推動自己的想法做了貢獻。
「是啊,我也是這麼認為。」
「國際合作肯定是有必要,也是今後的趨勢。」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產品都需要走技術引進的路線,我們自己努力一下,也許是一個更好的辦法。」
「只有這樣子才能最大程度的培養我們自己的研發人員,要不然今後很多年我們的研發實力都很難有大幅度的提升。」
江輝說這話,還真是有感而發。
後世,各個合資車企盛行的時候,沒有幾家車企是好好去搞研發的。
各個合資企業與其說是一家合資的公司,不如說是國際汽車巨頭在華夏的一家合資生產工廠。
除了滬上通用在成立之初就設立了泛亞公司這麼一個研發公司,算是給國內汽車行業的研發起了一些推動作用,其他大部分的公司初期都是純屬一個生產工廠。
別說研發水平如何,人家壓根就連一個研發人員都沒有。
這種局面,一直到了2010年之後,才慢慢的有一些改變。
由於自主品牌不斷的發展壯大,再加上華夏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為了在這塊大肥肉上面多吃一口,許多車企才開始稍微重視了一下在華的研發投入。
但是更多的時候,也都是做做樣子,核心的研發都還是在國外總部。
不客氣的說,2010年整個華夏汽車行業,所有合資公司的研發人員數量加起來,都比不上2024年的時候比亞迪丶奇瑞丶吉利丶長城和長安當中任何一家的研發人員數量。
甚至就算是到了2024年,所有外資車企在華夏的研發人員,不管是獨立的研發人員還是合資公司的研發人員,總數量加起來都不見得比得上那幾家自主品牌當中的任何一家。
可想而知,那幫車企在華夏壓根就不會真正的投入太多的研發資源。
最終研發水平的提升,還是要靠華夏自己的自主品牌。
寶馬汽車雖然名義上現在是外資企業,但顯然將來也算是自主品牌範疇的企業。
到時候寶馬汽車一家的研發人員數量,就能超過大眾汽車丶豐田汽車丶本田汽車丶通用汽車丶福特汽車丶日產汽車丶現代起亞汽車丶標緻雪鐵龍汽車……等所有國際汽車巨頭在華夏的研發人員數量。
這對提升華夏大學生的就業質量來說,其實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研發人員的薪資待遇,可不是普通人員可以比的。
看看後世各個車企,研發人員的薪酬水平在企業裡頭,基本上是除了銷售之外最高的,甚至有些公司銷售人員的收入都比不上研發。
而一家公司要有實力招募大量的研發人員,必然就需要有相應的業績去支撐。
要不然沒有哪個老闆能夠一直幹著燒錢不掙錢的活。
就算是國企也不行啊。
連續虧損三年,銀行都不願意給你貸款了,相關的領導也是容易被問責的。
「你們的這款發動機,如果效能真的很好的話,你們願意對外銷售嗎?」
鄭海明問到了一個許多人都非常關心的問題。
作為一機部的領導,他的眼光看到的是整個華夏的汽車產業。
哪怕是寶馬汽車是其中最優秀的存在,其他各個汽車廠的發展他也不能忽視,不能漠視。
他得想辦法讓其他的汽車廠也跟上發展的節奏才行。
要不然到時候各種爛攤子冒出來,就算不是他的責任,下面的廠長天天來部裡面要錢要經費,也是讓人很鬱悶的。
這個年代的工廠廠長,在領導面前還真是敢拍桌子的。
特別是那種覺得自己一心為公,心中有底氣,又沒有要想著繼續高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