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因為在將近八百多年的時光之中無人造訪,這裡的一切都還保留著原始的痕跡。
據說因為氣候乾燥,斷崖之中野獸也難以造訪,這個地方的民居里,連瓦甕之中的枯稻穀都還歷歷可見。
這痕跡發現是杜長秋離開小巖村的時候,大家才找到的,這裡是極其罕見的、保留了全部痕跡,且沒有遭到過破壞的古村落。
雖然屋子的結構和東西不多,也沒有什麼珍貴物品,但是也很有意義,當時嶽安老教授帶著一眾學生、與一幫同事們結伴就趕來了。
他們是最早提出在巖縣做仿古村落建議的人,當時之所以提出這個,契機之一的原因是巖縣也在尋找自己的突破點,當初對研究古文化的這批老教授都伸出過橄欖枝,希望他們能為巖縣找到一個可以依託的文化產業。
沒辦法,巖縣的地貌和氣候,大規模農業太難了,如果能發展出文化產業,簡直就是最優解。只是當時教授們站在自己所在的研究領域裡給出了很多意見,卻到底沒能有真正落地的東西。
所以這次發現的古村落,雖然對研究價值來說,其實整體意義並不出眾。主要是同時間發現的儲存十分好的古宅和村落雖不多,但是也有。而且這裡最大的致命點是能表現工藝的器物、木材能都腐爛的差不多,保留下的東西十分稀少。
研究價值不太高,拍照細細研究之後,發現確實也沒別的東西能挖了。但是巖縣請老先生們過來,也不只是為了讓他們研究。
等他們檢查一下,發現這邊沒有什麼特別有帶走價值的東西之後,對巖縣來說,這個村落,本身就是巨大的發掘點。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