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即使後來的享受中華帝國終身津貼的,被中華帝國樹立為“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團結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的民族英雄”的秦良玉老太太遊說朱術圳,希望朱術圳能夠勸說王書輝厚待前朝宗室,給偽朝皇帝朱由檢留條後路這樣的事情,都沒有讓堅持不參與任何政事的朱術圳有過絲毫的動搖。
王書輝在某種程度上是非常欽佩自己的老丈人的。
一個普通人,能夠非常清楚,非常明確的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非常理智的認識到自己能吃幾碗飯,從來也不主動的製造事端,從來也不參合任何沒用的折騰,非常明確自己的立場和態度,這樣的人別說在十七世紀的中國並不常見,就是在後世裡,這樣的明白人真的也不是很多的。
不給別人添麻煩。這件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不容易著呢?能夠清楚自己幾斤幾兩,能夠明白自己應該站在什麼立場上,採取一個什麼態度,這樣的事情同樣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困難。
就以王書輝個人的經歷來說吧,他在大學裡當老師的時候就發現很多學生搞不清楚自己能吃幾碗飯的情況。那些也上了十幾年學的大學生們,明明出身於底層的工人、農民家庭,可是他們卻從來也不考慮自己家的實際情況,不考慮自己家的承受能力。
出去花幾十上百塊錢看電影談戀愛的有,動不動就學人家富裕家庭的學生出去旅遊增長所謂的見識的也有,成天成宿的玩電腦打網遊經常掛科的傢伙更是常見。可就是這麼一幫上完了四年大學,問他們的專業主要是學什麼東西這樣簡單的問題都回答不上來的傢伙,居然還滿口的什麼普世價值,什麼民主平等,什麼美爹日爹之類的隨口就能給你扯上一大堆。
可見就是上了十幾年的學,一個糊塗蛋也就是一個糊塗蛋,表面上溜光鋥亮但是一肚子草包的傢伙,那是有要多少就有多少,要多常見就多常見。
所以說,從這個角度講,提前幾百年的時間裡,朱術圳這個人能夠清楚的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能吃幾碗乾飯,明確的知道自己的立場,明確的樹立起了一種理性的態度的人,怎麼會不讓王書輝覺得很欽佩呢?
王書輝願意把自己多出來的工資送給自己的老丈人去消費,就是這個原因。
王書輝最早是希望把朱術圳接到家裡和自己一起住的。可是朱術圳對王書輝很明確的指出了,一方面王書輝的工作很重要,不應該在為了家裡的一個老頭子分心;另一方面,作為王書輝的岳父,不管是從心理上還是習慣上,朱術圳都不願意和女婿王書輝一起生活。
所以最後王書輝按照朱術圳的意願,拿出自己的稿費來,給自己的老丈人一次性繳納了養老基金和醫療基金,然後給找了個朱術圳自己比較喜歡的新京特區的安養院(養老院)生活。
當初王書輝給自己的老丈人也安排了個工作。這個工作就是在國家圖書館裡搞古籍善本的保管工作。雖然名頭叫做“古籍研究員”,其實就是個負責圖書整理和搬運的簡單工作。
當時朱術圳沒有對王書輝的安排表示反對,但是他卻在一次一起吃飯的時候對王書輝說道:“我知道你們復興黨的規矩叫做‘按勞分配’,不勞動是絕對不行的。所以從規矩上講,我是同意你這麼安排的。可是呢,這個事情我是做不來的。”
“一邊上我的身份比較特殊,很多時候我是抹不開面子和人家放開了交往的。就說人家一起上班的人如果知道我是你岳父的話,你說人家該怎麼對待我呢?要是太殷勤了,我覺得麻煩。要是太冷清了,人家又擔心得罪你。這就是不僅給我自己增加負擔,還給別人帶來麻煩。”
“另一邊上,我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我自己是很清楚的。你別看我年輕的時候過得挺苦的,但是我不是那種能實實在在的做事情的人。當年我是靠著你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