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一句看似簡單,實則妙絕天工,兩個“人”字在“土”字之上,剛好就是一個“坐”字,且與光緒珍妃一左一右席地而坐的情景神似。
聰穎的珍妃見光緒興致勃勃,含笑看著自己,於是思索著,對出了一個下聯:
一月日邊明
這個下聯用的也是拆字法,“月”在“日”字旁邊,便和成了一個“明”字,光緒是皇帝,將他比作日,倒也貼切,可惜的是珍妃不是皇后,不過在光緒的感覺裡,心靈上的月亮確非珍妃莫屬。
這個流傳的故事很可能是虛構的,因為光緒一直對吟詩作對沒有興趣,當然,也很可能實有其事。作為翁同和的弟子,吟幾句詩做個把對子絕對難不倒光緒,只是光緒對這類事興趣不大,最多偶爾為之。
因此,我總覺得歷史與光緒、李煜二人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將他倆故意互換了位置和時間。設想一下,如果將光緒和李煜再換回來,讓光緒做南唐的國主,勵精圖治、發奮圖強,那會是一個怎樣的結果?南唐本身相當富庶,在光緒精兵強國諸種努力下,很可能與趙匡胤有一戰之力。李煜在南唐當政的時間長達十五年,這段時間足夠光緒用了,練一支勁旅,南取吳越,北抗大宋,光緒極有可能成為南唐的中興之主,受後世的尊敬推崇。
反過來,讓李煜來做光緒,頂替光緒這個名號,不理政事,只在宮中吟詩作詞、留戀風月,偶爾興起,再作幾首歌頌慈禧老佛爺英明睿智的詩詞,雖不一定就能哄得慈禧笑靨如花,但想來絕不至於有牢獄之災、幽禁之苦。
第十六章 立憲成功,40年內中國能否達到世界強國的地位?(1)
這只是個假設,假設光緒復出並順利立憲,中國成為虛君制的共和國,革命沒有發生,國家也沒有分裂,一切的論述,都在這個假設的基礎上展開。透過這個假設,可以發現很多有趣的問題,很多發人深思的問題,比如富與強的關係,民族與國家的關係,天下的概念和國家概念的關係,等等等等。
在順利立憲之後,中國從此步入了依法治國的軌道,包括皇帝在內,人人受憲法的約束,而老百姓也從憲法中獲得了基本的*,中國式的*政治開始執行,清末社會聚集的諸多矛盾將因此得到化解。這時候,革命已經失去了主要的理由和動力,立憲派的目的也已經達到,社會將由動盪而進入平穩良性的發展時期。
在預備立憲時,官制的改革使中央政府已經掌控了全國的大權,在此之前,軍權也從地方收了上來,地方督撫尾大不掉的弊端得到了有效的竭制。由於沒有改朝換代,立憲也不是以大規模的流血或者其他暴力促成,因此,固有的社會秩序沒有受到衝擊,更不會出現軍閥混戰的局面。由於立憲與地方自治並舉,因此,作為當時社會中堅力量計程車紳階層將有機會進入中央和地方議會,參與政治,這些士紳,一方面是中國*政治穩固、並繼續向前推進的主要力量,這些人是*政治最早的受益者和傳播者,他們本來在過去就是官民之間的連線紐帶,*政治的思想也將由他們擴散開來,逐漸傳遞給百姓。
*政治需要法律的保障,有最充足的條件以保障法律的嚴格執行,其條件是:
一. 輿論的自由將對當局的執法情況進行嚴格的監督,尤其會對熱點問題、妨害民生妨害*的案例進行報道或者譴責,這將迫使當局不得不嚴格執法、準確執法。(關於輿論自由問題,在第 章第幾節有論述)
二. 失去了權力的皇帝,必須做遵守法律的模範。失去了權力,皇帝所能憑恃的,,除過皇帝這個頭銜在千百年積攢的神聖和威嚴外,剩下的,就是他本人的德行以及遵法守紀等現實表現了。退一步說,無權的皇帝,想違法也難以違法,就像失去了權柄的官員再也無法貪汙*一樣,當然,這兒是說皇帝在政治等大問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