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以石膏來進行補配,在以石膏粘接之前,不出意外的,水貨又得去重複清洗碴口的工作。
補配結束,第五步為刮膩子,專業點兒說,叫打底。
要知道經過粘接或者補配的瓷器,怎麼會留有一條條肉眼可見的粘接細縫或是凸起的石膏尖,這個時候,就需要小牛角刮刀一層層地刮磨縫隙兩側或是石膏。
石膏補配處,需要用吸水磨砂紙打磨,而縫隙兩側,則需要在凹槽處添塗附著力強的填充料,再進行砂紙打磨。
砂紙由粗到細,必須打磨到以手觸控接縫處感覺光滑無阻擋才行。
做完這些,一隻七零八碎的青瓷碗,面相上來看,算是光不溜秋了,但接下來才是最難的一步,即水貨正在進行的這道工序。
作色。
若是想看文玩修復師的水平高低,判斷標準則是其所作之色是否與原物一致。
目前來看,港省、倭奴國等地生產的化工塗料效果較佳,而夏國塗料主要以丙稀酸快乾色塗料為主,摻與其他顏料一起使用。
這種塗料附著力好,耐老化強度高、光色鮮明,問題是瓷器的顏色大都很豐富,必須調配,只有調配的顏色與原物一致修復出來的瓷器才能逼真。
很自覺地說,水貨今天並不需要操作釉上彩、釉下彩或者是鬥彩這麼精細的工序,他只要完成單色釉的作色即可。
按照傳統方法,水貨想為這隻青瓷碗作色,就得用毛筆塗抹或彈染,而塗彈之前,他必須將已調好的顏料在釉面上試塗,待顏色調到與釉色完全一致後才能上色,最後再塗上丙稀罩光漆上釉。
但水貨是對自己的工手有逼數的人,按照傳統方法塗彈,手腕力道,塗彈旋轉快慢,非二三十年的老修復師操作不可。
所以他選擇了噴筆,這也是目前夏國瓷器修復,較為實用的機械操作方法,適用於小型器物或破損細小的部位。拿眼前這隻一隻手就能握住的青瓷碗來說,再合適不過。
調色噴色過後,水貨眼中神光大聚。
“哪個好人沒事兒幹修復文玩啊?”
“修復文玩的是正經人嗎?”
“……”
水貨等待色浸之餘,腦海中又開始對文玩修復行當一通怒懟。
色浸之後,水貨迅速握住噴筆,深吸一口氣,噴上丙稀漆上釉。
一氣呵成。
“收工。”
水貨疲憊癱軟在座椅上,他望著桌上宛若剛出爐的成品,咧了咧嘴。
“笑了,小小古液,也想成為我通往修復大師之路的攔路石?”
噗、
左賓話音剛落,體內氣血瞬間混亂,喉嚨一股腥甜味兒湧上,鮮血狂噴。
水貨如敗狗一般從椅子滑下去。
“古液,你、你大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