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左右的增長才可能衝抵大中華區市場的損失,但這種情況基本上只存在於理論之中,其它市場地區拿頭給他帶來20%的增長?
大中華區市場就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汽車產銷市場,想要增長那就只能靠這個市場,連這個市場都hold不住,那就是要完犢子了嘛。
其實沒什麼好說的,一句話就是,bbA系列車的命門就在大中華區市場,他們要是在這個市場站不住腳,他們就得完蛋。
而且方鴻制定的戰略是兩路出擊,在大中華區市場對其進行擠出效應,在全球市場鎖定一路一帶戰略沿線市場地區,把這些非鎂西方市場給拿下,對bbA系列車等一眾毆鎂車企也是巨大的衝擊。
這意味著把他們想尋找其他的出路也給堵死了,全球市場的份額不但沒有增量甚至可能也跟著在下降,這對他們而言無異於雪上加霜。
方鴻的戰略其實並不複雜,就是來一個“混合雙打”,也可以用“圍獵”兩個字來概括,把非鎂西方的新興市場拿下,在大中華區市場予以擠出,從而實現將他們禁錮在歐鎂本土市場。
再過個幾年,世界形勢將迎來急速逆變。從口罩事件,到鵝嗚掐架,再到伊紗世紀大和解等一系列足以載入世界歷史的重大事件節點的發生,那局勢變化之快真是一年一變甚至半年一變。
東方出來扛旗,以一路一帶沿線為主的一眾非鎂西方的各路豪傑紛紛響應,朝向東方拜碼頭認大哥,他們當然是要進口東方大哥提供的產品,不可能要歐鎂的那些物不美價不廉的產品。
這也是方鴻有信心開啟非鎂西方市場的原因,這裡面可不僅僅是有市場經濟學的邏輯,更為核心的其實是政治經濟學的邏輯。
而歐鎂市場,當然要去,但現在不會去,而是最後拿下,採取圍而不入的策略,讓它們自己互相內捲到爆,相互間存量廝殺,起碼一半以上的品牌都得在內卷中倒下,要麼直接破產,要麼被併購。
因為歐鎂現在有那麼多的車企品牌,僅僅依靠著他們自身本土市場規模是支撐不了那麼多車企活下去的,一旦被圍困在本土市場,相互間內卷廝殺是不可避免的。
最高明的策略不是自己主動進,而是等他們滑跪過來求著你進去。
生命自會尋找出路,企業也一樣。
找到了出路就能活,找不到出路的那就只能被淘汰,一旦將之圍困在歐鎂本土市場,那些個歐鎂車企品牌肯定都不想成為被卷死的那個,那就肯定會尋找新的出路。
而這個出路其實就是星宇科技!
屆時,必定會有某一家車企品牌一方面擺平其內部的反對聲,同時主動上面去找星宇科技提出合作,比如引入星宇科技的智慧駕駛系統或者別的新能源技術,甚至一起成立合資子公司,以此來提高他的競爭力,從而達到卷死對手的目的。
自己活下來,同行競爭者死掉,乃至將之併購吞掉。
這對於星宇科技來說,不就是被他們自己滑跪求著進入歐鎂市場了嘛,現在費盡心思去開啟歐鎂市場那是屬於典型的吃力不討好,還會被各種限制、抵制、制裁。
完全犯不著去那麼幹,剪其羽翼斷其臂,然後圍獵就完事了,該是你的早晚都是,跑不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