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淮想著工地上的事情,還有不到二十天就過春節了。
沈淮與秦大偉往北大門走去,這時候也看到6續有學生或提或扛,拿著大大小小的行囊往外走,想必是有些院系考試早,開始放寒假了。
雖然當前的經濟條件要比十年前好上許多,但淮大農村出身的學生依舊佔了多數,他們衣著多簡樸,朝氣蓬勃,有著名校學生的傲氣,也有著對美好前程的嚮往這些情形,沈淮與秦大偉都很有感觸,曾幾何時,他們都是這些人裡的一員,帶著對前程美好的嚮往步入社會磨礪至今。
在路上打了兩次電話,楊林都不在實驗室裡,沒找到人。
秦大偉本打算他去找到楊林後再一起過來見沈淮,不過沈淮寧可到淮大白走一趟當故地重遊,也堅持一起過來。
楊林讀博,課題專案以及學校放的補助,都不足以補貼家用,他還在學校兼教科目;他一家三口人從岳父家給趕出來,從學校這邊臨時找了一間教職工宿舍安家。
走過林木濃蔭的便道,教職工宿舍在校園的西南角也佔了老大一片地。
跟想象中淮大教授居住的書香庭院不同,走進淮大教職工宿舍區,最先聽到的雞鳴犬吠。
不少淮大教師家屬在小區院子裡搭了簡單的雞舍狗棚養些土雞瓦狗,有幾分農村安置房的氣息;還有不少綠化地給闢出來種了瓜菜。
沈淮對這種種情形自然熟悉,秦大偉倒是不明細情的在旁解釋這院子裡養的雞狗:“建國初講究一個階級成分,那時候淮大剛把新校區搬到這邊,周圍都是農村,很多青年教師也就娶了附近人家的農村女孩,所以不要看這大院裡院士有大半打,農村老太太也有不少。不過很多人也是經歷過物資貧乏的年代後,都有些後怕了,有地也就習慣性的闢出來種菜養雞……”
沈淮點點頭,說道:“我們記憶都深刻,更早沒有經歷,但十年動亂期間,我在農場度過童年。聽著農場應該不會缺吃的,實際上吃頓白米飯都難,有年過春節吃餃子,我吃撐了有半天沒能站起來……”
大家都有類似的經歷,秦大偉聽著也是哈哈一笑,彼此更能拉近距離。
楊林臨時安家的是校內最早的筒子樓,紅磚裸露在外,都有風化的痕跡,樓前的鐵欄杆也是鏽跡斑斑。
現在十點半剛過,已經有人家在過道里生火做中午。
淮大的辦學經費主要來自三部分,一是中央財政直接撥款,二是地方財政撥款,三是自籌。淮大在地方財政撥款上缺口很大,整體辦學科研經費吃緊,教職工的住宿條件也難談改善。
說是單身宿舍,很多青年教師都在單身宿舍裡安家後接下來結婚生子,滿眼望去,樓道里晾了一長溜尿布。
雖然教工食堂的伙食不錯,相對也較廉價,但青年教師家庭的收入有限,大多數人家都在過道或樓梯間裡兩三戶裝一臺煤氣灶、煤球爐用來生火做飯這一點跟沈淮他當年離校時並沒有太大的長進。
見沈淮看著凌亂的樓梯道出神,秦大偉笑著說道:“現如今啊,搞導彈不如賣茶葉蛋的,市井街巷人人都嘲笑讀書無用,知識改變命運現在都成一句瞎話。我是農村孩子,對知識改變命運還是深有感觸的,要不是當年頂了個淮大的名氣,徐麗可不會看得上我。不過啊,知識經濟真要深入人心啊,可能還要等些年……”
樓道、過道做飯洗衣的青年男女,看著普普通通,但都可以說是國內當前的青年精英,看著他們的生活如此的清貧跟寒酸,沈淮心裡頗有感觸,想起當年他同系也有好幾個同學留校工作,多年未曾聯絡,也不知道他們當下的境況如何。
聽秦大偉為知識不值錢的當下而感慨,沈淮笑了笑,信心十足的說道:“也不用等些年,國內正在要加大資訊產業的展,這些領域靠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