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組建完畢,方永智便帶著幾個主管上山檢視地形去了。
方永智一手拿著林木採伐證,一手拿著地圖,心裡琢磨著如何開展下一步的工作。
這是一片人跡罕至的森林區,一眼望去,盡是崇山峻嶺,山連著山,峰連著峰,山巒疊嶂, 好不巍峨壯觀。這裡位於後貝加爾湖的西側,背靠蘋果樹山脈,延綿數百公里,無邊無際。
方永智要採伐的樹木位於山脈的南坡,地勢舒緩,林木基本位於半山腰以下,最上面的森林到山腳下還有很長的距離。
一旦中標,當務之急是要解決木材的運輸,如何把木材運到山下是個很大也很棘手的難題。這裡幾乎沒有正經的路,只有幾條羊腸小道。
“馬克西姆,依你看,我們怎麼才能把木材運到山下呢?”
“我們首先要開闢一條運輸線路,以往我在別的林場用的是空中索道,但顯然不適合我們這裡。咱們只需要修築一條簡易土路就行。”
馬克西姆不慌不忙地說道。
馬克西姆在高爾基建築工程學院上的大學,主修公路工程,畢業後一直在林場工作,對於林區道路的技術設計規範爛熟於心,參加過多個林區道路的施工專案,對林區道路與運輸很有心得,所以,說到修路的時候顯得非常從容自信。
高爾基,多麼令人神往的一座城市啊!方永智在初中時就結識了這座城市,他讀高爾基的散文詩《海燕》,對高爾基三部曲之一的小說《童年》印象深刻,從這些作品裡他隱約認識了這位著名的蘇聯作家,著名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高爾基出生在伏爾加河畔的下諾夫哥羅德市,並在這裡度過了自己的童年,後來參加了列寧領導的布林什維克組織,成為蘇聯革命隊伍中的一員,創作了著名的高爾基三部曲《童年》、《在人間》和《我的大學》。高爾基去世後,下諾夫哥羅德市改名為高爾基市。方永智一直希望有一天能去高爾基城走一走,漫步在伏爾加河畔,聆聽這位大作家的餘音,在他的雕像前佇立致敬。
“方經理……”,馬克西姆頓了頓。
“最近我看到一家公司正在出售一種高效的伐木用的鏈鋸。我覺得很適合咱們公司。”
馬克西姆一邊說一邊從兜裡掏出一張圖,看樣子是平面廣告,方永智接過圖片,果然上面是一家機械廣告,上面有機器的尺寸、規格和功能簡介。
“這種機器在哪裡能買到?”
“伊爾庫茨克就有賣的。不過,這機器有點貴。”
“哪兒產的?”
“德國。”
“沒有中國產的嗎?”
方永智知道,德國貨從不便宜,他想到了國產。
“有,但是中國貨目前好像還不太穩定。”
馬克西姆抬起頭,不好意思地看著方永智,他的臉有些緋紅,顯然,說中國的不是肯定會引起方永智的不快。
“這機器可靠嗎?”
“我以前用過,非常好用。”
“好吧,我回去後馬上向鄭總打申請。你先聯絡這家公司,看看有沒有現貨。”
方永智向馬克西姆投去了信任的目光。就是這快速的一瞥,讓馬克西姆心裡倍感溫暖。
馬克西姆看到上司對自己很滿意,臉上露出了微笑。自從蘇聯解體後,很多林場都處於產權轉制中,逐步向私有化過渡,百分之六十三的林地被私人承包,也有百分之二十一的林地被拍賣招標,還有百分之十六透過地方政府特准短期使用。但無論是哪一種,都處於探索和起步階段,沒有走入正軌。由於缺少資金投入,大批林場被關閉,林業工人頻頻下崗失業。對於他這樣一個其貌不揚、普普通通的俄國男人來說,現在這份工作實在是太重要了,他是家人的全部希望,他需要靠這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