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已經快滿負荷了,再加上為西北和北方都司提供戰備物資,能不能抗住是個大問題。
如果能夠在短時間內搞定葉爾羌汗國,或者給予拉提甫汗率領的汗國主力重創,北路軍就可以抽出身來回援,或者乾脆從哈密直接北上去抄瓦剌蒙古各部的老窩,逼著其不得不回援。
按照孫承宗的意思是不想退兵,好不容易翻越高原殺了敵人一個出其不意,眼看就要直搗黃龍了,來個半途而廢,除了對皇帝的威望有損失之外,消耗的大量物資也等於全白搭了。
但這件事他真沒權力做主,只能一邊向總參謀部彙報一邊讓平頭哥火速返回南路軍,到底該怎麼辦最終還是要聽皇帝的。
為了讓皇帝能堅定信念,孫承宗還彙報了一個比較有利的訊息。在一個多月前,鄂爾多斯部的察沙克代表葉爾羌汗前往瓜州與明軍和談,雙方沒有達成任何協議,不歡而散。
可是在使團裡有個叫玉素甫的人自稱代表吐魯番汗,偷偷與孫承宗做了交流。雖然雙方也都無法完全信任,但卻談了一些比較有建設性的話題。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比如吐魯番汗希望大明皇帝不要攻打哈密和吐魯番等城市,做為交換,他可以在南疆受到攻擊時不聞不問,一兵一卒都不增援。
孫承宗當然沒敢答應,但也沒完全拒絕,只是推說要返回肅州向皇帝彙報,有結果會再派人去哈密接洽。
同時在信中分析了吐魯番汗的心態,目前拉提甫汗率領大軍雲集在吐魯番附近,時間拖的越久對他越不利,很有點請神容易送神難的意思。
如果能把戰火引向南疆,那他就可以坐山觀虎鬥當一把牆頭草了,隨時都能向勝利者一方押注。
“記!信已收到,朕甚安。瓦剌和外喀爾喀諸部南下一事不必操心,李如樟自會處置。繼續與吐魯番汗接觸,保持守勢按兵不動。
陽關到若羌的驛站甚好,南下兩衛足矣。可將此法用於哈密方向,派兵護送工匠打深井、找水源、設兵站,以應不時之需。
朕距離葉爾羌城260裡、喀什噶爾600裡,十日內俱可下。屆時杜文煥將率軍跟進至於闐,南下一衛隨之。若羌乃重鎮,交於南下一衛守禦,有一人存不可丟!”
洪濤對瓦剌和外喀爾喀蒙古南下一點都不擔心,自己苦心經營了二十年,大半國庫都耗費在軍隊建設上了,如果僅憑几萬騎兵就能輕易攻克,那還不如不軍事改革,保留著邊軍說不定還能頂一頂。
至於說吐魯番汗的試探該如何回覆,也不用孫承宗操心了,等巴赫提抵達吐魯番見到玉素甫,一切就將明瞭。
現在變動最大的反倒是南路軍,除了快速突進儘可能全殲葉爾羌城的汗族和沙迪和卓家族,防止他們向西逃竄之外,還要防備布哈拉和哈薩克兩個汗國的增援。
幾萬人的規模按說對兩衛陸軍構不成威脅,可不得不考慮到戰場所在地的因素。如果當地部族武裝和民眾的反抗太激烈,這仗還真不太好打。
這時候就要說孫承宗大膽和靈活自主的性格了,按照計劃他只需守住瓜州,做好進軍哈密的準備即可。但在抵達瓜州之後他並沒閒著,而是仔細審問了被俘的牧人,從他們口中得知了從陽關通往若羌的故道。
再然後就是內蒙古騎兵的活兒了,鄂木布親自率領最會尋路的族人,按照牧人提供的線索從陽關出發,沿著山勢向西探索。
在找到第一個小綠洲之後,馬上在沿途每隔100裡建設一座小型兵站,留下充足飲水、食物和馬匹,當做傳遞訊息的節點。
用了一個多月時間,鄂木布帶著騎兵一路找一路建,探索了500多里。剛開始弄了6個兵站,後來遇到平頭哥才知道找對了方向,乾脆把100裡又改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