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部隊,四處征討。實際上到了這一步,已經沒必要打硬仗了,在陝西這裡,已經沒有膽敢和救世軍作對的勢力。或者說,不少的百姓,還希望救世軍早日到來,解救他們於危難之中。
到了七月下旬,陝西全境已經落入了張弘斌之手。
張弘斌自此也不再是一個小小的反賊,開始具備了稱王的資格,若是膽子大一些,直接稱帝也沒什麼不可以。
實際上,已經有不少的臣子,上書請張弘斌稱帝,至少也要稱王。從文書的來源可以看出,都是剛剛考上公務員的那批考生,這幫傢伙打算藉助勸進的這個名頭,在張弘斌的面前混混臉熟而已。至於成不成功,他們原本不抱任何希望。成功了,自然有他們的一份功勞;若是沒成功,那一切照舊他們也沒有任何損失。
“媛媛,你說我到底是該稱王呢?還是不稱王呢?”張弘斌苦笑著向朱存媛詢問到。
這小丫頭有著未來的知識,甚至她這段時間對政治的學習也有很大的進步,作為一個政治顧問那是絕對夠格的。
“就算沒有稱王,難道您就不是陝西王了?我們可不是流寇,而那些大一些的流寇,比如高迎祥、王嘉胤之輩,也在一步步脫離流寇,朝著逐鹿中原的勢力發展。若是他們率先稱王稱帝,到時候和他們見面,我們是否會低他們一兩頭?再則,你打算讓那些從一開始就跟著你,看好你的部下們,等到什麼時候?”朱存媛想了想回答到。
答案已有,已經沒必要再深入討論了。
八月初,張弘斌登臺祭天,正式稱王,號曰秦!
第一百一十章 對蒙古用兵
陝西,如今真正徹底成為了張弘斌的私人地盤。
在萬眾矚目下,張弘斌登臺祭天,正式稱王,建王國曰秦,他便是秦王。
這個稱號在歷史上是比較特殊的,最初戰國時代的秦王,那就很容易聯想到秦始皇;唐朝時代也有一個秦王,而且也只有唯一一個秦王,那就是李世民,在他之後所有的子孫後代沒有一個封秦王的。
張弘斌號稱秦王,多多少少透露出一種勢必要奪取天下的野望。
不過話又說回來,在別人國家裡面稱王,這本來就已經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了。除非大明朝真的窩囊到,居然認可並且預設張弘斌的這個王爵。只是既然‘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割地不和親’這樣的言論和誓言都能夠說得出來,而且一代又一代能夠貫徹下去,想來大明也不會隨便觸碰這個底線的。
大封臣子那是必然的,最高機構也必須要重新設立。
當然,自然不可能按照大明的那一套,奈何手中臣子大多對政治機構的概念很籠統,也說不出怎麼樣的行政構成比較合理。在他們的眼裡,大明的行政機構,也就是內閣就很合理,主要是這個機構可以給他們這些臣子帶來更大的權力。
內閣嘛,張弘斌後期或許會考慮,但前期他不希望有任何掣肘,尤其一個兩個目光都有很大的時代侷限性的情況下。好歹,得讓他們的思想進步一些,看問題的角度全面一些,張弘斌才會對設立內閣進行考慮。
實際上就算不設立也沒什麼,滿清就不設立,最初的軍機處也僅僅是處理軍事問題,後期沒落了才逐步成為類似內閣一樣的東西,當然嚴格來說還是顯得有點不倫不類。
新的政權,本來就代表著新的執政理念,新的行政模式,對此誰也不幹有怨言,省得落人口舌。
和內閣比起來,各個部卻是率先建立,其實是更加完善。作為政治機構的最高權力部門,張弘斌在君王這個最高統治者下面,設立建設部、水利部、農業部、教育部、軍部、公安部、工商部、衛生部、人事部、財政部和外交部這十一個部門,比大明的六部多了五部。
設立最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