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銳接過厚厚的報告。上面全是圖片和資料,一直翻到後面也沒用看到結論部分。心中正想說卻忍住了。這已經很不錯了,雖然沒有按照論文的格式來寫,但是自己也沒用教過他寫論文啊。於是說道:“這個…很好!不過還是由你把研究的要點簡單說一遍吧。”
張鑫本來很緊張的看著楊銳翻看報告的神色,這是他用盡全力做的一件事情,只期望楊銳能說一聲好,只不過看到楊銳越翻越是眉頭越皺。心裡越發失望,好在最後楊銳忽然說了一句“很好!”這又讓他欣喜起來。他也沒有接過報告,就這麼說了起來:“研究是透過三十臺相機拍攝來實現的,重點是分析突刺這一動作的情況。研究中把突刺這一動作分解四個部分加以研究:為突刺前預備時的身體姿勢、突刺時雙腳運動、突刺時槍尖運動、以及突刺身體重心運動。
李前輩在預備是重心位置相對較高,為0。78米,是其本人身高的46%,其它人的重心高度為本人身高的41…45%。李前輩的身高稍高,並在預備式下肢各關節角度都較大,屈曲程度小,重心高、穩定角角對較小,有利於快速啟動……
從突刺時雙腳的運動看,李前輩預備時雙腳距離為0。60米,結束時未1。01米,前腳位移為0。39米,前腳運動速度為1。39米;對比分析可以看出,李前輩雙腳間距離在開始和結束時都較小,但移動速度最快……
……由此分析可以知曉,在突刺準備時,身體重心高度應為身高的45%正負2%,穩定角小於30度,如此有利於快速啟動;另外,因為突刺時左腳的移動速度直接影響刺殺動作的速度,所以突刺時左腳的移動要儘可能快,最佳的水平位移在0。4米正負0。02米之間;同時,槍尖的水平位移應在0。9米正負0。05間,即對刺時“有效殺傷距離”約為0。9米…1米……”
張鑫侃侃而談,越說越是聲音越大,楊銳見他如此投入,也沒用打斷,只是靜靜的聽著他的言語,這算是不錯的動作分析報告了,當然還是有些不完全,突刺是重要的,但是之前的三防也是必不可少的東西,不過,不過做到這樣已經很不錯了。待張鑫最好說完,楊銳道:“你是叫……”
“報告長官,我叫張鑫……”張鑫答道。
楊銳笑道,“好,很好,這份報告就留在我這裡,我會在仔細的看一遍的。另外,你再按照分析突刺的方法把前面的三防動作也分析一遍,當然,這個要等李老前輩的刺刀術整理出來再研究了。你先去吧。”
張鑫一個敬禮便轉身去了,想著這幾日的刺刀拼刺,抓著這份厚厚的動作分析報告,楊銳忽然感覺到很踏實,只覺得心裡穩定的很。奶奶的,後世抗戰三個中國人戰一個日本人,現在我要把他反過來,要三個日本人戰一箇中國人,讓鬼子一聽和中**隊打白刃戰就腳軟。
李存毅的刺刀術第三天就整理出來,參謀部連夜就針對其作了完善的訓練方案,第四日就開始下發部隊,修改之前的德國刺刀術,而翁圈嶺那邊因為是要參加對日戰爭的,由此更是訓練的重點,好在之前的一個多月已經把佇列和體能訓練的差不多了,於是射擊、投彈、刺刀、土木便是新兵訓練的重點了。
安排好訓練,李存毅的去留也是一個問題,楊銳本想留他在復興軍當武術教練。但老先生在直隸那邊還有一個鏢局,只答應先回直隸安排好後續事宜再來東北任教,並將其帶來的徒弟葉雲彪留在此處,以改進刺刀術——之前所教授的刺刀術只是單對單,但是在白刃戰中,小規模的配合還是很有效的,特別是復興軍現在推行三三制,如何找到三人組互相配合的刺刀術還是要花不少心血的。
在楊銳送完李存毅的時候,從滬上來的陶成章卻是到了。他自從安東下船之後,便跟著商隊。沿著安東、寬甸懷仁一帶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