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我們經常見到一些讀書人因為看不起武將而稱他們為一屆武夫,言下之意說他們有勇無謀!事實上縱觀這些征戰四方的英豪,只要是達到了一定高度的將領,必然是有勇有謀智勇雙全的。
他於貞觀末年投軍,征戰數十年之久,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了“良策息干戈”、“神勇收遼東”、“三箭定天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經典故事。可見他的武藝箭術之精湛毋庸置疑,而在與鐵勒部的戰爭中,他令手下將3萬降兵就地坑殺,幾乎近於滅族,殘忍程度也可見一斑!
“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
真是沒有想到這一代殺伐果斷的帝王,竟也有如此膽小的時候,難為了大臣們合謀上演這出瞞天過海的妙計!
薛仁貴
中國唐朝初年名將
薛仁貴(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禮,字仁貴。河東道絳州龍門縣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中國唐朝初年名將,北魏河東王薛安都六世孫。薛仁貴出身於河東薛氏南祖房,但少時家境貧寒,於貞觀末年應募投軍,隨唐太宗徵高麗(即高句麗),在安市城之戰中身穿白衣,持戟懸弓,大呼衝陣,所向披靡。太宗嘉獎其勇猛,召拜其為遊擊將軍、雲泉府果毅。後升右領軍中郎將,鎮守玄武門。後兩度隨擊高麗,並大破契丹於黑山。
龍朔二年(662年),隨鄭仁泰率軍擊九姓鐵勒十餘萬人於天山,連發三箭,射殺鐵勒驍騎三人,使鐵勒軍驚潰。他趁勢追擊,俘葉護兄弟三人而還。九姓自此衰弱。後隨李積攻高麗,攻拔重鎮扶余城,與唐軍主力合圍平壤。高麗滅亡後,率軍留守平壤,進封平陽郡公。咸亨元年(670年),任邏娑道行軍大總管,率軍擊吐蕃,但在大非川之戰中戰敗。回朝後被免官為民。後一度被起復為雞林道總管,又因事獲罪。晚年重新被起用為右領軍衛將軍、檢校代州都督。永淳元年(682年),大破突厥阿史那元珍部於雲州,次年(683年)去世,享年七十歲。冊贈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薛仁貴作戰二十餘年,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麗,擊破突厥,功勳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典故。
其事蹟在民間廣為流傳,並衍生出《薛仁貴衣錦還鄉》《薛仁貴徵東》等文學作品。另著有《周易新注本義》,今已佚。
應徵入伍薛仁貴,名禮,字仁貴,以字行於世。他生於隋煬帝大業十年(614年),出身於河東薛氏南祖房,是南北朝時期劉宋、北魏名將薛安都的後代。其曾祖父薛榮、祖父薛衍、父親薛軌,相繼在北魏、北周、隋朝任官。薛家因薛軌早逝而家道中落。
薛仁貴少年時家境貧寒、地位卑微,以種田為業。他準備遷葬先輩的墳墓,其妻柳氏說:“有出眾的才幹,要等到機遇才能發揮。如今皇帝(唐太宗李世民)親征遼東,招募驍勇的將領,這是難得的時機,您何不爭取立功揚名?富貴之後回家,再遷葬也不算遲。”薛仁貴應允,於是去見將軍張士貴應徵,自此步入軍旅。
李世民:朕舊將並老,不堪受閫外之寄,每欲抽擢驍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舊唐書》引)
李治:
1卿身先士卒,奮不顧命,左衝右擊,所向無前,諸軍賈勇,致斯克捷。(《舊唐書》引)
2往九成宮遭水,無卿已為魚矣。卿又北伐九姓,東擊高麗,漢北、遼東鹹遵聲教者,並卿之力也。卿雖有過,豈可相忘?有人云卿烏海城下自不擊賊,致使失利,朕所恨者,唯此事耳。(《舊唐書》引)
薛仁貴並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