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於埃及行省這個一個範圍,對於非洲的南端還是一無所知,杜睿的介紹讓科里亞尼也不禁大吃一驚,他完全沒想到,在他們沒有接觸過的地方,居然還有那麼多未知的世界。
杜睿也趁機向科里亞尼詢問了一下關於拜占庭帝國現在的情形,果然和他知道的一樣,此時拜占庭帝國希拉剋略王朝的奠基人希拉剋略一驚英雄遲暮,再難有當年和波斯人爭鋒的銳氣了,面對阿拉伯人的進攻,他也只想著能保住固有領地,至於埃及行省,他實在是有心無力了。
如果沒有阿拉伯人的話,拜占庭帝國是非常有機會再度興起的,但是希拉剋略的運氣實在不好,在他雄心勃勃的想要重現當年羅馬帝國雄風的身後,遇到了一個更為強大的對手。。
其實比較起來的話,拜占庭帝國絕對要比阿拉伯帝國先進的多,特別是在與波斯人的戰爭結束之後,希拉剋略已經嚐到了軍區制的甜頭。
戰後,希拉剋略雖然仍然感受到來自帝國東西南北各個方向的外族的壓力,但是已經能夠騰出手來解決一直以來都在困擾帝國的一些弊病,並且決定在全國推行軍區制。
軍區制此前已經在北非和義大利實行,希拉剋略將其移植到東方各省,先後建立了亞美尼亞、奧普西金、基維萊奧冬、阿納多利亞和色雷斯五個軍區,此後更是推廣了軍區制的範圍,使之終於成為拜占庭帝國一項基本制度。
軍區制的實質其實就是地方軍政合一,地方軍事長官兼有行政管轄權,一身二任,類似於中國唐朝歷史上的節度使制度。實際上使全國都處於軍事管制之下。由於拜占庭帝國容易受攻擊的地理特點,戰爭已成為國家和政府的經常性職能,軍區制對拜占庭帝國來說顯然是合理而且必要的。
希拉剋略改革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建立軍役和封建義務合一的軍事屯田制。為解決財政不足的危機,希拉剋略將戰亂時期沒收的大貴族的土地和田產分封給服軍役的官兵,作為軍餉。
分地可以世襲,也可以轉讓,但轉讓封地則必須將軍役義務一起轉讓給繼承人。他們戰時作戰,平時耕地,向政府交納賦稅,免除徭役。
此舉解決了當時面臨的財政危機的同時,促進了小農經濟,被認為是拜占庭帝國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的關鍵。
可就當希拉剋略忙於整頓內政之時,他聽到了帝國東南部傳來了陣陣戰鼓聲。
幾乎就在希拉剋略奪得帝位的同一年,阿拉伯半島上的麥加城出了一位先知,他自稱是真主安拉的使者向大眾傳播真理,從此穆斯林的熊熊之火在世界的咽喉部位迅速蔓延。在真主的精神感召下,穆斯林多次以弱勝強,幾乎呈不可戰勝之勢。
公元633年,杜睿重生到這個世界的前一年,新生的阿拉伯國家將戰爭矛頭指向了拜占庭帝國。這一年,哈里發的軍隊四路並進,進攻耶路撒冷、布斯拉、大馬士革、霍姆斯,得到這些地區的“基督一性派”的支援。
此後公元634年,也就是大唐帝國貞觀四年,阿拉伯方面以悍將哈立德為帥,先後在外約旦的布拉斯和巴勒斯坦之艾支那丹大敗拜占庭軍隊。並且在公元635年,一舉攻克了大馬士革,此後巴勒斯坦、敘利亞也相繼落入敵手。
這個時候,希拉剋略派遣王弟提奧多拉出戰,一度收復大馬士革等城,但在約旦河之雅爾穆克河口一戰中慘敗,提奧多拉戰死。
當然,晚年的失敗不能否定希拉剋略一生的奮鬥。希拉剋略對歷史的影響無疑是重大的,這體現在兩方面:首先,他對東羅馬帝國有存亡續絕之功。在西羅馬帝國衰亡後,東羅馬帝國在當時的歐洲已幾乎是西方文明唯一的火種,若亡於異族之手,那中世紀的黑暗時代不知又要延長多久。
其次,他所建立的軍區制和軍事屯田制不但成了拜占庭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