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強攻城池,爭取開啟進軍本州道的大門。
春天風大,吹得旌旗獵獵,衣袂招展。
狄青與前田慶次率領著三百精銳士卒,俱都乘坐孔明燈,尋找有利地形,藉著西南風飛臨神戶上空,先用諸葛連弩一陣爆射,使得倭軍陣腳大亂。然後從天而降,落在了神戶城頭,在兩員大將的率領下浴血廝殺。
趁著本方空降城頭之際,其他漢軍將士不肯示弱,在戚繼光、俞大猷、鄧羌、施琅、周泰等猛將的督率下,扛著雲梯,奮力的登上了神戶城牆。一天的時間,攻克重鎮神戶。
守將上杉謙信逃走不及,被趙括率領一支精兵堵在了逃跑途中,一舉捕獲。本來打算斬首祭旗,卻被馬謖阻止:“小弟來時陛下曾經有吩咐,如果能夠抓住上杉謙信就把他押到金陵,另有用處!”
“一個倭寇有什麼用處?”
趙括一臉不解,但既然天子有命,也只能照辦,派遣了五十人乘坐一艘小船,押解著上杉謙信,準備遠渡大海,送到金陵。
(最後感謝一下盟主消逝的逗逼同學的飄紅打賞,感謝支援,第二更大約在晚上10點左右。)(未完待續。)
九百四十八 好鋼用在刀刃上
拿下神戶之後,漢軍已經佔領了倭國五分之一的土地,攻掠縣城十七座,為大漢新增百姓五十餘萬。
捷報傳到金陵,劉辯召集劉伯溫、陳平、孫臏、荀彧、魯肅等高階幕僚連夜商討戰略。認為不宜把戰線推進的太快,而是應該穩紮穩打,步步為營,應該先給倭國百姓灌輸大漢是正統的思想,免得推進太快,導致背後失火。
劉辯作為穿越者,自然不會遺忘二戰時期中日之間的歷史,日本軍隊就是因為推進的太快,從而陷入了中國人民戰爭的泥潭,最終成為了二戰的輸家,所以劉辯絕對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在大漢帝國的身上。
同捷報一塊傳到劉辯手中的還有趙括的書信,說是卑彌呼即將臨盆,而她手下昔日的文官都被織田信長几乎屠殺殆盡,所以漢軍佔領的縣城急缺內政型官吏。希望朝廷能夠選拔人才火速趕往倭國,安撫百姓,治理地方,為主力大軍提供一個穩定的後方根據地。
“該派誰去日本呢?”劉辯看完書信後撫須思忖,暗中琢磨人選。
掐指算算,這應該是歷史上第一次外族侵入日本本土。不得不說這個民族的確有值得尊敬的地方,巴掌大小的島國,竟然從來沒有被外族侵入過,單單就這一點來說,不服不行。
在日本的歷史上,唯一被侵略過本土的記載來自於大元帝國。
當時是1274年,元世祖忽必烈挾橫掃天下之威,派遣了四萬人馬從朝鮮半島的合浦港出發。乘坐大小戰船九百艘,以烏雲壓城之勢渡海登陸日本對馬島。踏上了日本的土地。
日本幕府的主戰派壓過主降派,集結了十萬人馬。與元軍在百海原地區爆發了大戰。最終元軍受挫,付出了慘重的傷亡,不得不退回海上,卻又遭遇了颱風,最終只剩下一萬三千人慘敗而歸。史稱“永文戰役”。
訊息傳到京城,忽必烈惱羞成怒。大元帝國橫跨歐亞,面積何止小小日本的百倍?焉能容他猖獗!
於是再次調集了四萬人馬從朝鮮合浦原路出發,另外有十萬人馬從江南揚子江入海,乘坐三千五百艘戰船揚帆向東。與從朝鮮出發的友軍遙向呼應。
但日本幕府在第一次挫敗元軍之後已經預料到忽必烈定然會發動更加猛烈的復仇,因此一直在未雨綢繆,在沿海修建了許多石堤,讓元軍竟然找不到一處可以登陸的地點。
無奈之下,元軍只能一直在淺海流域漂泊,期間多次遭到日本忍者、浪人的偷襲。戰事持續了一個多月,元軍非但沒有踏上日本的土地,反而再次遇上臺風,遭受了慘重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