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波千逃命的當口,趙光義也在逃命。
從勝利到失敗,從天堂到地獄,距離竟然是如此的近,趴在驢車上,顛簸的快散了架的趙光義,直到此時還不敢相信。
其實幽州之戰,趙光義打的還是很不錯的,尤其是閃電出擊,直取幽州,那股子勁頭把一向舛傲不馴的遼人都嚇呆了,若不是蕭綽堅決不肯屈服,此刻遼人早已放棄了幽雲十六州,龜縮到他們還在逐草而居,流徙放牧的年代所固有
屈服,此刻遼人早已放棄了幽雲十六州,龜縮到他們還在逐草而居,流徒放牧的年代所固有的大漠草原上去了。
可是遼人中還是不乏才智之士的,宋軍的陣法是最令他們頭痛的東西,二十萬援軍與宋軍對峙著卻一籌莫展,只能眼看著他們對幽州城無休止地發動進攻,原因就是他們發現很難應對宋軍這種經過無數次推敲,模擬過種種應敵情形而研究出來的陣法,於是他們在導宋軍僵持期間,一直在努力研究宋軍的陣法,希望能夠找到它的弱點。
這個弱點真的被他們找到了,他們每天衝擊宋軍大陣,將領們站在高處,居高臨下俯瞰全域性,認真記憶宋軍的種種應變措施,然後潛心進行研究,很快,他們就發現,宋軍的這個“幹戎萬全大陣”是無敵的,至少對他們來說是無敵的,因為他們對陣圖的瞭解較之中原的將領差的大遠,雖然遼人接受漢學的程度很高,底蘊終究比不了中原漢人。
不過,“平戎萬全大陣”是由人構成的,陣法沒有破綻,人卻有破綻,在連續幾天的仔細觀察,付出大量犧牲之後,他們終於發現,這個大陣有一陣弱點,那處弱點就是勤海軍的營地。勤海軍是最早投降宋軍的兵馬,第二個降宋的鐵林軍統帥李札盧存只帶了兩百多人過去,而渤海軍卻是全軍投降。
這麼多的兵馬,趙光義當然不能把他們像閒漢一般地養起來,恰好他分兵攻打周邊諸城邑,又要分兵與遼國援軍對峙,佈署“平戎萬全大陣”的兵馬稍有欠缺,剛剛投降的渤海軍忠誠度還不夠,不放心派他們出去攻城掠寨,或與遼軍陣前對峙,便把他們安排在了“平戎萬全大陣”之中。
渤海軍剛剛投降,不要說對這陣法全不熟願,就連旗令號令都還沒有掌握萬全,一逢做戰,需要他們按照陣法演變的時候,他們就手忙腳亂,亂烘烘的失了章法。遼人發現,這支渤海軍,是他們能夠找出的唯一一個弱點,於是便把攻擊重點放在了渤海軍的方向。
一支精挑細選出來的兵馬,就這樣衝破了勤海軍的防地,順利進了幽州城,其他各部兵馬未有命令,不敢擅離本陣,唯恐整個大降為之崩潰,而勤海軍驚慌失措,既來不及應變,也沒想到及時準確地上報軍情,指揮著三十萬大軍,隔著幾十里路的趙光義直到遼軍入城根久,居然才知道訊息。
這一路援軍入城,對補充幽州守城兵力來說意義不大,但是這是宋軍圍城以來第一支順利突破宋軍防線進入城中的援軍,已絕望至極,陷入崩潰邊緣的幽州守軍歡聲雷動。這件事對於城內城外的遼軍來說,都有著不可估量的重大意義,因為這一件事,守軍士氣高漲,堅守之志更加堅強,而城外的遼國援軍也一掃頹態,信心在重新恢復。
趙光義得知遼國援軍入城,不禁勃然大怒,立即將御營中軍從寶光寺移至城北,親臨一線,向駐紮在清河一線的遼國援軍和幽州城內守軍同時發起了攻擊。天子一怒,血流飄櫓,這一戰遼國援軍大敗,但是幽州城仍然穡穩地掌握在遼人手中,幽州城頭仍然飄揚著遼國的大旗。
在此之後,本巳…絕望的遼國援軍和守城兵馬重又不屈不撓地展開了抵抗,如果沒有這支兵馬入城,或許幽州城已然打起白旗,或許遼國的二十萬援軍早已頹然放棄救援,然北運,可是因為這一件事,他們的抵抗延長了至少一個月的時間。時間的延長,使得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