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緬甸的變革只有兩種可能的路徑:改革或革命,沒有其他選擇。
然而,改革的道路並不容易,
因為佔據緬甸人口65%的大緬族群體不可能輕易接受。
許多人對昂山素季寄予了厚望,認為她是緬甸反軍政府勢力的代表人物,有望在未來改變緬甸的命運。
然而,李現認為這種可能性很低。
儘管昂山素季的父親昂山將軍是緬甸的國父級人物,
但這並不意味著昂山素季能夠完全繼承她父親的威望。
例如,由於昂山素季嫁給了一個英國人,他們的孩子有一半的英國血統,
這導致一部分緬甸人並不完全認同她是自己國家的一份子。
實際上,緬甸軍方正是利用這一點,以法律的形式廢除了昂山素季當選緬甸總統的可能。在李現看來,昂山素季遠非外界想象的那樣能堪重任。
從軍政府的角度來看,
對外開放勢必會導致民眾接受教育,而受過教育的民眾最終會拋棄現在的緬甸軍政府。
換句話說,緬甸未來的繁榮需要以緬甸軍方的犧牲和改變為代價。
作為掌握國家暴力機器的緬甸軍方,他們會有這樣的高尚情操,心甘情願地犧牲自己的利益來促成國家的這一改變嗎?
縱觀歷史,沒有一個既得利益群體會這樣做。
再來看革命。
革命依靠什麼?當然是軍隊。
但是,目前緬甸最大的軍隊就是軍政府,軍政府上層獲得國家執政和軍隊領導權力,他們不會希望緬甸發動全面革命,取代自己的統治。
緬甸低階軍官和普通貧苦士兵獲得的軍政府利益較少,透過與各方作戰,可以看出部分人是同情革命者和願意與革命者並肩作戰的,以改變緬甸亂局,讓社會變得更好。
除了軍隊之外,緬甸還有三個方面的人群:知識分子、農民和工人。
知識分子分為三部分:擁護軍政府、擁護民族團結政府和擁護各民族地方武裝。
因為軍政府是執政黨,知識分子更多的是服務於現政府,至於內心是否同情民族團結政府從表面看不出來。
民族團結政府知識分子相對來說更偏向於歐美和西方,對軍政府統治基本處於否定狀態,但相對數量較少。
民族地方武裝知識分子,因為來源於本民族,無論是思想上還是行動上都更偏向於本民族,他們的數量更少。
工人相對來說安於現狀,對生活的物質追求不高,雖然是無產階級,但對革命的渴望並不高。雖然一定有同情和願意加入革命活動的人,但他們不會是革命的主力軍。
農民是緬甸貧苦人群的主體,生活貧苦且備受戰亂影響,他們是革命的最大支持者和力量源泉。
要發動緬甸貧苦農民,打破他們安於現狀的習慣,將緬甸農民的小農意識與緬甸革命相結合。
只有讓多數貧苦人民意識到,只有革命勝利,國家實現真正的中央集權,人民才能安居樂業過上好日子。
一路走來,李現思考了很多,當然老李同志沒有那麼高的覺悟為了緬甸人民的和諧幸福去奮鬥,
而是統一的,絕對親華的,緬甸對於中國而言百利而無一害。
為了實現上述的設想,一路走來李現讓1J的工具人四散走開,從緬甸的城市到農村,從散煙開始,一路儘可能的挑選知識分子,有影響力的工人領袖以及農村的氏族影響力人群。
截止到9月7號,已經實現對5287人進行3J播種,同時甄選了170人進行了1J播種。
7號下午李現乘飛機從內比都離開緬甸,直達北京。
臨走時,李現依然給每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