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現突然覺得和專業人士吹起牛來其實也挺舒服的,只要你知識量跟得上,那種天馬行空的設想永遠不會帶來嘲笑和鄙視,更多的只是思考,
對的,就是啟發和思考。
在斯坦大爺的引導下,李現說出了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有的看似不切實際,實則絕對有探索價值。
“... ...引擎內部整合量子激發器,能夠激發燃料分子至高能狀態,釋放更多能量,大幅提升燃燒效率。... ...”
“... ...利用內建的微光子陣列,產生並聚焦光子束直接作用於燃燒室內,催化燃料反應,減少燃燒不完全現象,同時降低燃料消耗。... ...”
“... ...整合智慧熱管網路,能夠動態調節引擎溫度,即使在極高功率輸出下也能保持元件冷卻,確保引擎長期穩定執行。... ...”
... ...
“那要是按照你的說法,這東西的海平面推力應該能達到10,000,000牛頓,相當於德爾塔IV重型火箭推力的兩倍以上,比衝,在海平面達到400秒真空環境下可達450秒”
張偉在很認真的聽李現的天馬行空,甚至還拿出了膝上型電腦做了模型計算。
“我只是看了一下期刊雜誌,天馬行空的講講”
“很厲害了,至少比航天專業的大部分本科畢業生要厲害的多了,有理有據,雖然有很多材料學上面的困難,但是理論上應該是沒問題的。”
“量力而為吧,咱就是小民營企業,國內不比國外,航空航天事業還得國字開頭的打頭陣,我們民營企業做這塊,回報週期太長了”
“對,馬斯克也只能說是個例,不過我們倒是可以深耕某一個領域,比如太陽帆,比如量子加密通訊”
“太陽帆這種東西也就可以用於深空探測或者清理太空垃圾啥的使用,載人飛船,或者是太空基地之類的,怕是不太好用,畢竟這東西也就錦上添花,最佳化好了也就比太陽能電池板好一些,算是一種探索吧”
太陽帆,按照斯坦大爺的話就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雖然可以降低航空器材的質量,減少發射成本,但是其推力非常小,能做的就是精準調整衛星姿態啥的,大動作都難做,而且這東西受光照條件限制的同時也很脆肉,在太空環境中可能遭受微流星體撞擊或太陽風粒子的侵蝕,同樣也增加了任務失敗的風險。
“還是利大於弊的,對於民營企業而言,降低發射成本,更加經濟的參與太空探索,不就是最大的成就嘛”
說的也是,到時候可以做成商業化,專門幫國內外的中小型的航空航天公司做這個,也算是一筆收入吧。
說到這個李現覺得應該再壓榨一下蔣朝民,讓他把小型化的核電池提上開發日程吧。
這個東西斯坦大爺熟,適當的引導絕對可以在2年內搞出來,然後逐步更新,從3-5V,100微瓦左右,逐漸加大馬力。
先解決移動電子裝置的電源問題,然後在逐漸解決大型,甚至特大型用電裝置的用電問題,最後就是航空航天領域了,不慌,慢慢來。
一邊等待著兵器裝備那邊的測試結果,一邊在航天公司這邊幫忙
很快一個星期過去了,
7月8號,兵器裝備那邊終於傳來了最終的實驗報告
熱穩定性測試,過充過放測試外部短路與內部短路測試,擠壓與穿刺測試;這些基本的安全性測試全部都是PASS,沒有問題。
在效能測試上面更是以優異的表現,全面的透過驗收,
最後有些不合適的地方就是EMC測試,對於民用來說可以了,但是對於軍事上面的用途,顯然目前還沒達到標準,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