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附近的“沙克爾頓環形山”(Shackleton crater)邊緣地帶。
沙克爾頓環形山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備受矚目,它的南極位置意味著環形山的某些區域終年處於陰影之中,可能隱藏有水冰沉積物,這對於未來月球基地的水源供給和燃料生產(透過分解水得到氫和氧)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同時,環形山附近還可能存在永久光照區,這為太陽能發電提供了理想條件,
此外,選擇這一地點還有助於對月球極端環境進行深入研究,包括極端溫度變化、宇宙輻射水平以及可能存在的特殊地質構造。
透過在這樣一個環境複雜多變的區域部署科研裝置,深空的專家們能夠獲得關於月球乃至太陽系早期歷史的寶貴資訊,同時也為未來的登月任務和月球基地建設積累關鍵資料與經驗。
在李現的計劃中,深空航天並沒有對登月有執念,
在李現看來,月球只適合作為地球的礦場,就算登月也只能個別工作人員過去,根本不適合大規模的移民居住,
一個沒有大氣層的月球,對人類而言就是一個致命的。
晚上十一點星箭分離後,經過精密的軌道調整與數小時的緊張飛行,火箭於凌晨三點二十七分(協調世界時)成功完成了在“沙克爾頓環形山”邊緣地帶的軟著陸。
這次降落堪稱典範,火箭利用先進的姿態控制技術和創新的緩衝著陸腿系統,確保了著陸過程的平穩與安全。
著陸後,火箭迅速啟用了其搭載的量子通訊裝置,與剛剛部署完畢的“啟明星號”衛星網路無縫對接,開啟了人類首次月球任務中的量子通訊實時畫面傳輸。
這一科技突破,不僅極大地提升了資料傳輸的速度與安全性,更是人類通訊技術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箭體傳回的實時畫面中,可以看到火箭周圍揚起的月塵緩緩落下,呈現出月球表面特有的靜謐景象。
火箭底部的攝像機捕捉到了“沙克爾頓環形山”壯麗的輪廓,月球地平線上微弱的陽光勾勒出環形山的邊緣,而遠處則是無盡的月球平原,表面覆蓋著細小的隕石坑和月壤,展現出一種荒涼而神秘的美。
畫面中還穿插著幾個由量子通訊實時傳回的細節鏡頭,包括火箭著陸點附近的岩石樣本,這些樣本的紋理和成分對於科學研究至關重要。
凌晨4點15分,隨著火箭成功著陸後姿態的完全穩定,靜謐的宇宙舞臺上即將上演一場前所未有的科技展示。
5分鐘之後,火箭底部的高畫質攝像機開始實時傳輸畫面,地球指揮中心的大螢幕上,一臺小巧卻功能強大的月球車緩緩駛入了所有人的視線。
這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移動,它是人類首次在月球任務中,利用量子通訊技術實現無延時觀看月球車行動的壯舉,標誌著通訊技術的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當月球車的第一縷實時動態畫面毫無遲滯地躍然於指揮大廳的巨大顯示屏上時,整個房間瞬間被一股難以抑制的激動和喜悅所充盈。
歡呼聲像是蓄勢已久的波濤,猛然間爆發開來,震撼著每一個人的心靈。
科學家、工程師、甚至是平日裡沉穩內斂的專案負責人,都不由自主地從座位上站起,掌聲雷動,交織著興奮的交談與讚歎。
“我們做到了!”一名工程師興奮得近乎哽咽,雙手緊緊握拳,眼中閃爍著淚光。
“這是歷史性的時刻,朋友們!我們正站在一個新時代的門檻上,親眼見證並參與了人類首次無延時量子通訊技術應用於深空探測的奇蹟。感謝大家的辛勤付出,讓我們繼續攜手,向著星辰大海進發!”
看著此刻指揮大廳內激昂的專家學者們,李現也被感染,和旁邊的張偉來了一個深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