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3/4頁)

德品質上立論的。君子由原來意義上的有位之人,演變為孔子心目中的具有理想人格之人。雖然孔子也講聖人,但是在孔子看來,聖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在孔子看來,君子的反面,即是小人。《論語》中君子、小人對舉者甚多。孔子將君子、小人對舉,是為了透過對照,彰顯君子的品質。

孔子所處的時代是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社會秩序處於混亂狀態。面對嚴重的社會危機,各家各派都在尋求醫治社會弊病的良方。道家以無為而治為救世之方,墨家以兼愛非攻為平亂之術。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則認為,要維護社會秩序,必須恢復周王朝所建立的一整套禮儀規範,亦即‘復禮’。如何‘復禮’?孔子感到,單純採取強制性的手段,已經不能湊效。因為當時諸侯割據,周天子的威儀已經喪失。於是孔子創造性地以‘仁’釋‘禮’,認為‘禮’本是根源於人的仁愛之心,不過是人的仁愛之心的外在表現。‘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沒有‘仁’,當然不會有什麼‘禮’,要復興‘禮’,當從‘仁’字入手。如果說,‘禮’是孔子思想的出發點,那麼,‘仁’則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如何行仁?孔子認為,行仁由己。‘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行仁是內於己而發於外的,是一種自覺的無任何外在強迫或利益驅動的行為。就個體而言,如果一個人能夠在無外在強迫、無利益驅動下,自覺自願地實行‘仁’,那麼,這樣一個人,就是所謂的君子。就此而言,‘仁’是靠君子來落實的。孔子的仁論是要靠君子論來實現的,仁論必然要指向君子論。

孔子曾言:“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君子有四不:第一,君子不妄動,動必有道,第二,君子不徒語,語必有理,第三,君子不苟求,求必有義,第四,君子不虛行,行必有正。以小弟愚見,此所謂君子之道。”

今日杜睿之所以給李承乾講這些,為的就是能透過這君子之論,規範李承乾的行為,讓其真正能做到修身養性,但是一味的學習聖人之言,滿口仁義道德,是偏頗,而單是一味的學習治國之道,也是偏頗,杜睿可不想將李承乾教成一個滿腦子功利思想,卻忘了禮義廉恥的儲君,要是真的成了那樣的話,不單單是杜睿的失敗,估計太宗皇帝也饒不了他。

第二十二章 君子之道續(求推薦,求收藏)

看著杜睿在面前侃侃而談,大講君子之道,李承乾怔怔瞧著,問道:“那依賢弟所講,於當今朝堂之上,唯君子可用?”

()免費TXT小說下載

杜睿聞言,笑道:“卻也不盡然!”

李承乾更是迷惑不解,忙問道:“賢弟方才所言,大是推崇君子之道,而今為何又如此說,愚兄魯鈍,請賢弟賜教!”

杜睿道:“君子重義,而小人重義,兄長不見如今朝堂之上,那些煌煌大言仁義之道者,於治國處,可有何建樹?如我大唐君臣皆重義而輕利,又如何北闕突厥,以血渭橋之恥?”

李承乾聞言,更是不解其意,追問道:“那依賢弟之意,朝堂之上豈不是應該重用那些重利的小人了嗎?賢弟莫要再為難愚兄了,快將話講明!”

杜睿見李承乾焦急的樣子,笑道:“一國之中,首推君子,而於朝堂之上,則首推能臣,能臣重義,乃是國家大義,亦重利,乃是國家大利,我大唐朝堂之上,如房相,長孫大人皆可稱之為能臣,此輩方是我大唐柱石之臣,其餘如孔穎達,虞世南,封德彝等輩,教化萬民則可,如若依他們所言治國,非出大亂子不可!”

李承乾思慮片刻道:“賢弟所言,聞所未聞,如封德彝大人乃兩朝重臣,當世大儒,賢弟對他的評價

最新小說: 副本遊戲中我憑實力感化所有怪物 創造精靈世界 在驚悚遊戲裡召喚神明 王者榮耀之女神來臨 不是清冷影帝?我不追了你哭什麼 重生末日遊戲之後 求生遊戲:這垃圾我非撿不可 網遊:我有萬倍法強 師兄,我才是哥哥啊! 網遊之武魏之強 全民戰爭:我的血統有億點點窮 網遊不死 崩壞,但是米家全員大亂燉 詭海求生:從先用後付到源海終主 模擬器:從幫派嘍囉成天下霸主 又笙 紅警:入蘇維埃當高官 網遊開局死了99次 你管TheShy叫做新人上單? 重生之小燕子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