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作戰中,一萬餘名空降部隊在500餘架運輸機的幫助下,從德國北部的施塔德、石勒益格及尤太森等3個機場出發,至佔領了丹麥和挪威全境之時,德國空軍空降部隊僅僅傷亡一千餘人,損失運輸機170餘架,在德國閃擊挪威和丹麥的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在德國入侵比利時、荷蘭、盧森堡、法國等西歐國家的戰爭中,在進攻荷蘭時,德國空軍空降部隊再次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所有的戰事中,真正讓德國空軍空降部隊揚名立萬的是對埃本。埃馬耳要塞大膽的空降突擊之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落幕之後,西歐各國為防禦德國可能出現的大規模入侵,在與德國相鄰的邊境上構築了堅固的築壘防線,在荷蘭為哥雷比
—皮爾防線,在比利時為艾伯特運河防線,在法國為馬奇諾防線,這三條防線緊密相連,自北向南的連綿了數百公里。
埃本。埃馬耳要塞就是比利時境內的艾伯特運河防線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比利時東部防禦體系的核心。要塞建築在一個花崗岩的小高地上,高地南北長900米、東西寬700米,東北和西北是懸崖峭壁高約40米,要塞南面是寬大的反坦克壕和7米高的防護牆,而要塞的各個側面都被“運河帶”和“塹壕帶”所包圍,東面有馬斯河,與艾伯特運河平行,形成一道天然的外圍障礙。
要塞為鋼筋混泥土永備性工事,還擁有總長4。5公里的地下坑道,駐紮有1200人的防守部隊,主要的武器有安裝在轉動式裝甲炮塔上的120毫米火炮2門,75毫米火炮16門,60毫米反坦克炮12門,高射炮6門,輕、重機槍37挺,其炮兵火力可以可控制艾伯特運河和馬斯河16公里之內的所有渡口,被冠以“歐洲最堅不可摧的防禦陣地”。
要塞西北6公里有三座位於艾伯特運河上的橋樑,分別是坎尼橋、弗羅恩哈芬橋、費爾德韋茲爾特橋,三座橋樑是由東向西越過運河的必經之途,因而每座橋都有重兵防守,反坦克炮、重機槍等甚至還有必要之時用於毀滅橋樑的炸藥應有盡有,而在要塞炮兵火力的支援之下更是易守難攻。
德國空軍空降部隊對襲擊埃本。埃馬耳要塞做了精細的準備,根據情報特工人員獲得的要塞的設計圖紙建設了實地模型進行反覆的針對性訓練,最終擬定了成功率最高的突襲計劃,該計劃要使用滑翔機將突擊隊直接降落在要塞上面,滑翔機也需要在狹窄場地進行了晝夜間的著陸訓練,而為了減少滑翔機的滑跑距離,滑翔機滑橇上纏上帶刺鐵絲等減速裝置。
突擊隊共700人,編成兩個梯隊。第1梯隊400人,分成4個戰鬥組,使用滑翔機機降。第1組85人,配備輕武器和2.5噸炸藥,使用11架滑翔機,任務是奪取和破壞要塞表面陣地;第2組96人,使用11架滑翔機,任務是奪取弗羅恩哈芬橋;第3組92人,使用9架滑翔機,任務是奪取費爾德韋茲爾特橋;第4組90人,使用10架滑翔機,任務是奪取坎尼橋。各組奪取目標後,扼守到正面進攻部隊到達。第2梯隊300人,在第1梯隊後傘降,以增強第1梯隊的力量。
奪取要塞之戰終於從訓練變成了實戰,奪取要塞表面陣地的戰鬥組的9架滑翔機如同多次訓練的那樣,精確的降落在要塞頂部,著陸後只滑行20餘米就在減速裝置的幫助下停了下來,突擊隊員和駕駛員很快就利用衝鋒槍、手榴彈和炸;
藥包,逐個完成炮塔、碉堡、坑道口的破壞,10分鐘時間便控制了要塞表面陣地。
而奪取橋樑的各個戰鬥組,分別在各個橋樑的西頭著陸,從哨所背後進行襲擊。除坎尼橋被守軍破壞外,其餘各橋均完好無損地被佔領,雖然之後比利時軍隊的第7步兵師組織了1個步兵營向德空降部隊進行反擊,1個炮兵團還向要塞頂部的空降兵進行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