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矯情,哪怕是要出來賣,人家也會扭扭捏捏好一陣,而且會極為糾結的努力清除一些可能太過明顯表露自己**裸的功利性目的的要求,而將這些要求隱藏在一些曖昧性的片語裡,讓皇帝去猜——反正皇帝只要不太笨,多花點時間琢磨總能猜得到——哪怕這個皇帝實在太笨了,怎麼猜也猜不出來。那也不要緊,這個時候。會有一些謀臣啊智囊啊在旁邊提點。
這樣一來,士大夫學者們,就能將自己的現象,維護的非常好。
讓不明就裡的人,以為他們是純潔可愛白蓮花……
哪怕是兩千年後的學術界,也依然如此。
更何況如今?
所以,劉徹根本就沒把這些人說的話當真,而是去仔細揣摩他們的言外之意。
董仲舒說:聖人制禮樂各有由,王者立制度更有因。
其他人更是口口聲聲‘禮樂教化,國之重器,不可不慎。’
什麼時候,立場南轅北轍,理念各自矛盾的諸子百家如此齊心合力起來了?
更何況,這數學跟地理,在如今的地位,可是非常非常高的。甚至是世人衡量一個人學術造詣的標準之一!
即使格物,也不算太過激進。
大學就說了格物致知,在太學安排這樣一門課程,不算過分。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學霸或者說學閥們,反對在太學安排這幾門課程的目的何在?
他們總不能是因為因為對數學跟地理、格物這三門課程本身反感而反對吧?
這樣既不合理也不科學,更加幼稚無比,更不是一個正常的人會幹出來的事情。
必然有著更深層次的原因和更高的動機。
劉徹揉了揉太陽穴,一時半會,他也想不到這些傢伙的真正目的何在。
但沒有關係,歷來,皇帝跟學閥之間的遊戲規則,就講究有來有回。
就像歷史上武帝跟董仲舒在天人感應上的對答一樣。
一方問,一方答,一方再問,一方再答。
最終,雙方的立場迅速接近,然後,交易完成,各取所需,皆大歡喜。
皇帝得到自己統一天下話語權跟思想的好處,而董仲舒則得到了自身派系獨尊的名義。
於是,劉徹想了想,然後,道:“朕聞天地不變,不施其化,陰陽不變,物不昌茂,是故易雲:通其變,使民不倦!詩曰:九變復貫,知其所選!今朕嘉唐虞而樂殷周,據舊以鑑新!乃命太常於太學,益數、地理、格物三課程,本欲令天下士大夫,率民更始,諸子不明朕意,有所疑慮,本是正常,如今,朕詳作解釋,諸子當明朕意,若有疑慮,可直奏朕前,朕將親覽之!”
這些話的意思呢,非常簡單。
首先,向博士們闡述自己這個皇帝的立場堅定不移,不因任何反對而打消自己的決定。
在皇帝闡述了自己的堅定立場後,學閥們,若有什麼不懷好意,或者打著些不現實的主意的,就該醒醒了。
然後,戲肉來了。
劉徹說‘有所疑慮,本是正常’‘朕將詳作解釋’,這兩句話的意思,再直白不過了。
意思是,你們有什麼條件,就提出來吧,別藏著掖著了。
果不其然,嗅覺異常靈敏的董仲舒,馬上就心領神會的聞出了味道。
當然,他也不確定劉徹是否知道了他的潛臺詞,所以呢,不能直接就說出自己的要求,要委婉一點。
於是,董仲舒叩首拜道:“陛下嘉天下以大惠,臣愚昧,不明聖意,伏請陛下贖罪,只是,陛下即立數、地理及格物,未知陛下屬意誰人為此三課之師?”
然後,董仲舒跟其他諸子百家的巨頭們,就紛紛抬起頭,眨巴著一雙雙亮晶晶的眼睛,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