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從而真正將這個國家的文明提升到所有其他民族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度。(未完待續。)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節 上吧!主父偃!
這隨後的日子裡,漢家君臣一直在幹一件事情——為石渠閣之會,設計一套全面的規範禮儀。
這很重要,而且很有必要。
畢竟,如今禮樂崩壞,秩序不存,這是公認的事情。
但重新制定一整套的君臣用禮和種種程式,從來都不是什麼簡單的事情。
這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問題,尤其是面子和尊嚴問題。
所以,朝臣們吵了個底朝天。
但劉徹不想去摻和這個問題。
一套禮儀而已,沒有什麼了不起和重要的。
想當年,叔孫通含辛茹苦,為劉邦設計的那些禮儀,現在除了大朝儀外,其他的都沒怎麼用了。
說不定過幾年,連大朝儀都得換一套姿勢,重新設計。
所以,劉徹也就是看著大臣們吵來吵去,並不下場,也不持態度。
畢竟,皇帝不能一直乾坤獨斷。
更不能不給大臣們一個表現自己的機會。
不然,那跟****有什麼區別?
在中國,自古以來,就要講一個‘****’。
這叫做與朕與士大夫(列侯貴戚)共天下。
所以呢,劉徹即位後,很少做出力排眾議,一意孤行的事情。
絕大多數政策,都是透過廷議確定,得到百官的支援後,才公之於眾。
一直以來,他都牢記著團結大多數,打擊一小撮的方針。
而在很多無關痛癢的小事上,更是完全放手,當個甩手掌櫃,讓大臣自己去討論,自己去決定,自己去部署,他只要垂拱而治就可以了。
這些措施都很有效。
至少,哪怕是那些心裡不喜歡劉徹推行的政策和倡導的國策和制度的大臣,也說不出什麼話,更挑不出什麼錯。
一切法律、政策和決定,都是集體決定。
都是天子在跟文武百官商議過後,得到了至少超過一半人支援,特別是說服了丞相和御史大夫後,由三公附署,九卿議論,事下百官討論,這才正式公佈。
儘管他們是反對者,但,群情洶洶,大勢所趨。
不同意也要同意。
不同意也要去執行!
不然就是亂臣賊子,人人皆可得而誅之!
更別提,劉徹還隔三差五的將一些在群臣眼裡看上去非常宏達,乃至於根系國本的事情,完全放手,讓大臣自己去討論、決定。
他本人就跟一個泥塑的雕像那樣,不干涉、不持立場,不發聲。
等大臣們討論完了,他再加蓋印璽,形成合法的詔書,公佈天下。
這讓許多人都享受到了‘****’的特權,感覺到了自己是這個國家,這個政權的真正主人的感受。
頓時,士氣MAX,工作積極性MAX。
正如這次的石渠閣之會的禮儀制度。
在大臣們眼裡,這可是關係國本,甚至大漢帝國屬性的大事。
天子入場要走幾步?
丞相入席,應該走幾步?
諸子百家的巨頭,應該怎麼安排座次?
都直接干係到了世界和平,宇宙穩定和大道之秩序的關鍵。
能在這樣的大事上,擁有充分權力,享受到完全的決策權。
這讓臣子們無比滿足,也無比舒服。
但事實呢?
一個至少間隔幾年才會召開一次的石渠閣之會的禮儀,其實根本無足輕重。
它只是一個程式,一個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