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又一個匈奴人,跪到了地上。
然後,就是一群又一群。
最終,整個河岸邊的兩萬多人,全都跪了下來。
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節 那恐怖的三首怪物(1)
七月流火,長安的氣溫,越發的炎熱起來。
同樣熱起來的,還有整個長安計程車大夫勳貴。
燕薊戰事已經確定結束了。
此戰,漢軍斬首四萬餘(包括造陽戰役),全殲匈奴右谷蠡王本部、胥紕軍本部、逼落騎本部等十一個萬騎的戰力,捕虜三萬五千餘。
繳獲匈奴戰馬十三萬五千餘匹,牛羊數十萬頭。
匈奴損失了它全部的機動兵力和百分四十的青壯。
連單于也死在了漁陽塞下。
這是漢室史上空前絕後的大勝!
從此以後,漢室邊塞,將徹底安全,匈奴人至少十年內,是不可能再有力量侵襲長城了。
當然,漢軍也付出了慘重代價。
造陽戰役中,包括樓煩軍在內的上谷郡兵和民兵戰死四千餘,七千多人負傷。
樓煩人的家園被付之一炬,從造陽到沮陽,漢軍放棄了四個縣城二十三個鄉,焚燬了房屋上萬棟,堵塞了水井數百口。
經濟損失起碼是上萬萬!
而在燕薊戰役中,漢軍戰死陣亡兩萬多人,其中,護軍陣亡超過三千,燕趙郡兵陣亡四千餘,義縱所部的主力,折損了三千五百餘人,漁陽軍民損失兩千多人。
剩下的就全是右北平戰場的損失,也是漢軍最大的戰損將近六千士兵戰死,五千多名百姓被擄。
至於負傷人數?
根本無法統計!
這還只是明面上的。
為了維持戰爭,樓船將軍衙門在超過兩個月的時間裡,冒著夏季的海洋風暴,源源不斷的將大量糧草、軍械、物資、人員輸送到泉州。
十一艘樓船,三十五艘艨艟在風暴中傾覆。
一千四百五十三名水兵永眠大海。
而這些人,是中國第一批也是最有經驗的水手。
另外,在後方,為了服務軍隊,支援戰爭,數以十萬計的百姓,肩挑手提,向前行輸送軍糧、配送物資,修葺道路,乃至於熬製各種乾糧。
因此,許多人甚至連農活也暫時擱置了。
燕趙地區和上谷郡、遼東、遼西,今年的糧食歉收已成定居。
整場戰爭前後,假如算上所有的開銷和支出,漢室起碼投入了超過十八萬萬的錢,一萬四千金黃金,調動了三百餘艘艦船,徵用了一百餘艘民船和捕鯨船。
假如再算上去年冬天的高闕之戰的影響。
在不到十個月裡,漢室打光了整個北方的積蓄。
若在以往,在過去,這必然發生災難。
連番大戰,更會成為國家窮兵黷武的象徵,而這樣高強度的消耗,也將導致北方赤地千里,人民在飢餓中必將揭竿而起。
但在現在……
戰爭經濟這個詞彙,第一次出現在公卿列侯們嘴裡,第一次進入了普羅大眾的眼中。
接連兩場大戰,讓超過十萬人獲得了武勳。
讓整個漢室在一年之內,直接催生出十萬箇中產或者勳貴之家。
為了賞賜有功將士,國家的訂單,像水一樣流向民間。
布帛、絲綢、陶瓷、鐵器、竹器、銅器,每一樣的需求量都在十萬以上!
在錢面前,工坊主和手工業者跟打了雞血一樣,沒日沒夜的加班加點,他們所生產所有商品,立刻就可以被官府收購。
平律確定的法律,現在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哪怕是官府,也再不可能強買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