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來來往往,人聲鼎沸。一群面板曬的黝黑的縴夫喊著號子將一艘貨船拉入碼頭內。也有人正往停泊的船上裝運貨物,這裡是交通樞紐,貨物與人員在此交匯,繁忙的景象令人目不暇接。
陳海望著眼前壯觀的運河,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豪邁之情。這條運河始建於前朝,歷經歲月滄桑,見證了無數歷史變遷。廣通渠向東延伸,連通洛陽,然後在板渚處分叉成兩條支流。其中,永濟渠向北流淌,經過魏州、河間等地,最終抵達涿郡;而通濟渠則向南伸展,穿越汴州、宿州、泗州、揚州等城市,一直通向杭州。三條渠道猶如巨龍般蜿蜒曲折,形成一個巨大的“之”字形狀,將虞朝的南北緊密連線在一起。虞朝建立後,耗費大量錢財對其進行修繕完善,使其成為國家經濟繁榮的重要支撐。歷經兩百餘年,虞朝的水路運輸已經非常成熟,運河不僅承擔了南北之間的物資運輸任務,還促進了各地的商業交流與文化融合。它見證了虞朝的興盛與繁榮,也為這片土地帶來了無盡的生機與活力。陳海感慨萬分,他深知這條運河對於虞朝的意義重大,它不僅僅是一條交通要道,更是虞朝經濟發展的命脈所在。
陳海記得後世非常有名的京杭大運河,其實只是三渠中的兩渠,實際上隋朝修建的這條運河運營了五百多年,歷經唐朝、五代、宋朝,到南宋末年,因部分河道淤塞而衰落。取而代之的是京杭大運河。元朝取代金和南宋之後,在北京建都,將大運河南北取直,不再走洛陽、西安,縮短了九百多公里,又執行了七百多年,直至後世。
陳海還在感嘆眼前運河工程的壯闊,多寶兒突然喊道,“少爺,快看,我們的船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