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怎麼樣?”鞏飛蘭問。
“我們先後談了有270多人次,最終是50多名幹部主動退出領導崗位,近幹名事業超編人員清退。至於編制外的那就更多了。”
數字看起來不大,但林方政知道其中的艱鉅性。世界上有兩件最難的事,一個是把別人的錢裝進自己的腰包,另一個就是把自己的思想裝進別人的腦袋。
每一個談話的人,就是一場攻堅。身為縣委書記,權力傍身,當然可以強壓,甚至可以直接免職。但權力是什麼?之前就已經說過,權力不是爽文裡面的點石成金,而是眾人的擁護。失去了擁護,即便權力高如皇帝,金鑾殿被拆也不過彈指間的事。
今天林方政要是圖省事,明天他們就能整個縣的運轉失靈,朗新政務全面癱瘓。到那時,林方政又能如何?換一個頂上去?要是換一個人就能頂上去,縣城也就不會有那麼多政治家族,幹出那麼多狗屁倒灶的事了。
溫柔一點的反抗,林方政換上去的人,第二天就被網羅黑料或者下套舉報到上面,然後拉下馬。黑暗一點的,新的人第二天就可能同流合汙,對林方政陽奉陰違。
權力的交接,向來只有兩種路徑。一種是和平交接,從思想上做通工作,從利益上予以優待,安撫好其身後的利益集團,實現平穩過渡。另外一種就是火速消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對其本人及身後的集團進行圍剿,徹底將其覆滅。
如果可能,當然儘量採取第一種方法。因為第二種方法過於激烈,如果沒有強力支援或者是後續手段,會惹得人人自危,甚至抱團抵制。
上午現場調研結束後,下午在浮曲縣委召開了座談會。
會上,浮曲縣委書記總算露面了,介紹了浮曲的改革情況。
“在中組部、中編辦的指導下,在省委市委的領導下,在國家發改委、人社部等單位的支援下,浮曲縣的人口小縣改革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交出了較好的答卷。形成可學習、可借鑑、可複製的浮曲經驗。”
“在機構數量上,黨政機構數量從38個精簡到22個、減少了42%,事業單位數量從189個整合到42個,削減了77.7%。在編制數量上,行政編制盤子未動,領導職數從172名精簡到115名,事業編制數量從1844個減至905個,縮減率為50.9%。”
“在節約財政支出上,我們改革前人員經費支出是4.2億元,全縣約每16個人中,就有1人是“吃財政飯”的。改革後,公用經費支出每年減少1500多萬元,財政供養人員工資福利、“五險一金”等支出每年減少1.67億元,騰退出了1.8萬平方米辦公樓。具體數字我就不念了,都在材料上註明了。預計再過3—5年過渡期,我縣行政成本將大幅下降,財政供養人員比例由改革前的16:1提高到34:1左右。”
林方政聽得是暗暗咋舌,浮曲縣改革魄力之大,遠超他的想象。黨政機構合併還好辦,事業單位縮減了77%,事業編制數幾乎砍了一半,這就很嚇人了。原本自己想的是朗新事業編制能縮減20%就已經算了不得預期了,沒想到浮曲直接幹到了50%。
這哪裡還能比啊,哪裡還能完成胡文冠所指示的,要比其他省份試點地區成績更好的要求啊。也是,不這麼大刀闊斧,又怎麼能見到成效呢,光是浮曲縣財政供養比例能從16:1提高到34:1,這個成績就非常耀眼了。對比起來,朗新的財政供養比例是18:1,朗新人口雖然比浮曲縣多出5萬多,但從比例上計算,實際財政供養壓力,比浮曲縣還是高出很多的。
只能說,不愧是中編辦手把手指導的試點地區,不愧是全國競相學習的榜樣,取得這樣的成果,也是意料之中了。
看來,朗新還得下一番苦功夫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