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方政踩著青石板路緩步前行,用心感受著這個古村落的歷史厚重。可目之所及,皆是荒涼殘敗景象,隔三岔五就有一棟因為年久失修而倒塌的房屋。
“這些房子的主人,是新建了房子?”
袁平文回答:“有些是遷居了,有些則是完全離開了。”
“完全離開?不回來了?”林方政非常疑惑。
“是的。這種情況一般是父母去世,年輕人也外出打工,在外面落了腳,沒有回來的必要了。最多是清明節時回來掃墓,還都是早幾天來。”
袁平文的描述,與林方政小時候的記憶很相似。
在自己的老家村裡,很多外出的遊子,一般都是清明節回來一趟,而且都是悄悄地提前幾日祭掃,為了就是不碰上村裡熟人。所以每年清明節那天,年幼的林方政跟著父親掃墓時,看著有些墳頭剛插上不久的鮮花,都會疑問為什麼會有人來得那麼早。父親每次都不作回答,只是沉沉嘆了口氣。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對於這些流落外鄉的遊子來說,家鄉已然成了一個代名詞,父母離去,親戚離鄉,這裡對他們來說,早已沒有了感情維繫。
或許,每年站立在父母墳前,他們也會長長嘆氣,望著熟悉的村景村貌,也會勾起兒時的回憶。只是,現在,這一切都與他們不再有關係。
懂事後,林方政也漸漸理解了那種心情。對於自己這樣的年輕一代,與農村的血脈聯絡不可避免淡化了許多。現在奶奶還健在,每年回家都會全家回村幾趟。等奶奶身後,一家人恐怕也回的少了。再等到父母百年後,林方政也會同其他人一樣,清明節回鄉祭掃一趟,其他時間則不再回鄉了。如果自己的級別上去,無論是從公務繁忙程度,還是出於故意避免麻煩的角度,林方政恐怕也會提前掃墓,儘量不引起鄉親們的注意。
想到這,林方政說:“這是一個值得警惕的現象啊,長期以往,年輕人大量流失,必然會造成鄉村的進一步衰敗和解體。但我國的農村是絕對不能潰敗和解體的,他是我們的國本、基石!現在國家發展了,年輕人出去看看更大的世界,總是無法阻擋的。但如果我們能把鄉村振興搞起來,讓他們有一個過得去的歸處。興許等他們在外面累了倦了,還有一個安心的港灣,這對人員回流是有幫助的。”
袁平文重重點頭:“林縣長說的太對了。不僅是瑤寨,包括其他村落都是這樣,年輕人口大量流失,留在家裡的都是老弱病殘。我每次到村裡走訪,都是死氣沉沉的。早就沒有二十年前的熱鬧景象了。”
霍鈞接話道:“袁書記說的是事實。就比方說,每年春節的時候,這個瑤寨都是要搞舞春牛、耕作戲,年輕男女還要對歌相親之類的活動,這些年全都沒有了。就算年輕人春節回來,也是各自玩著手機。”
(
林方政看了他們一眼,這兩人與斗篷鎮黨政領導完全不同。斗篷鎮是分崩離析各懷鬼胎,而這兩人明顯是互相補臺,緊密配合。再看他們黝黑的面龐,是在太陽底下曬出來的。看得出來,算得上是接地氣的鄉鎮領導幹部。
一個團結有力的領導班子,勝過一切資源。也難怪,比斗篷更偏遠的朗林鄉,農業產值、經濟水平各方面都要比斗篷強上一些。
“這些都是值得思考和解決的問題。現在手機確實對年輕人影響不少,專家不都說了嘛,再這麼下去,手機會變成了人類的新‘器官’,再剝奪一個人玩手機的權利,那就是故意傷害致殘。”
“哈哈哈。”林方政幽默的話惹得眾人一陣笑聲。
“但是。”林方政制止了大家笑聲,“歸根結底,原因還是我們的政府引導缺位。年輕人並非不喜歡,而是嫌麻煩。老年人又體力精力跟不上,最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