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進行的早,大家知道打日本是要這樣打,對撤退較少牴觸。
但對俄作戰是備用計劃,加上各將都在戰場,本就沒工夫開會溝通,且最關鍵的是總參的計劃出爾反爾,之前是想在松花江和拉林河平原地區全殲俄軍,但沒幾天總參的計劃卻變成逐步撤退,甚至要一直退到奉天北面的鐵嶺。這如何能讓一心為國、滿懷求死的李烈祖接受?就是退到長春他都受不了,何況是退到奉天!他接到這個命令發電請辭,理由是回家種田。政委勸沒用,齊清源勸也沒用,貝壽同親來解釋也沒用,反正他是鐵了心不退到奉天,說來說去就那麼一句話,要撤先撤他。
其實,對俄閃電戰計劃確實是過去兒戲了,不過,說兒戲不是因為技術做不到——坦克不必細說,俯衝轟炸就是那些木頭飛機也能做,無非是拉到一定高度再按照一定角度向下俯衝罷了,不過木頭飛機很難承受俯衝後改平的拉力,一般做這個動作結果都是機翼折斷、機體散架,但厲鬼卻因為用釩鋼做梁、鋁合金為翼。只要不是八十五度九十度俯衝,機體還是能承受這種拉力的。
對俄閃電戰真正兒戲之處在於圍殲俄軍必定會影響沙俄參加一戰的歷史程序。這一個問題最先是謝纘泰提出來的。他其實對此問題考慮了很久。日俄戰後,俄軍幾經整頓。現在已經恢復了不少士氣,如果再一次將俄軍打垮,那俄國面對奧匈威脅塞爾維亞,沙皇還能力挺塞爾維亞嗎?謝纘泰認為不會。
由楊銳提點,再經有豐富外交知識的他整合,歐洲大戰將是這麼引燃的:最先是奧匈斐迪南大公被殺,此人是奧匈皇帝的侄子,雖然是繼承人,但因為娶了一個婢女。不被皇帝也不被大部分貴族所喜,並且,他還是一個強烈反對對塞爾維亞動武的不同政見者。
斐迪南大公被殺,奧匈必定報復塞爾維亞,而俄國則必定保護塞爾維亞,奧匈對塞爾維亞宣戰,那俄國就會對奧匈宣戰。俄國一旦決定宣戰,軍隊自然會總動員,可俄國一旦總動員。那麼德國施利芬計劃就無法實施,這個計劃本就是希望在俄國動員的空白時間裡迅速擊敗法國,現在俄軍動員,擺在威廉二世面前就兩個選擇。要麼立即實施施利芬計劃,要麼坐以待斃,等俄國以及法國打過來。以德國人秉性。坐以待斃是不可能的,所以俄國一旦進行總動員。那德國必定宣戰,由此接下來的事情就順理成章了。法國對德國奧匈宣戰,英國也對德國奧匈宣戰。
總而言之,斐迪南大公被刺之後,要想使大戰爆發有兩點,其一是奧匈向塞爾維亞宣戰,其二是俄國面對奧匈的宣戰進行總動員(1871年奧匈吃虧之後,沒有那個國家的動員不是總動員),前者,因為不知道德奧同盟協約的內容到底是什麼,奧匈會是不是敢對塞爾維亞宣戰,難以百分百的確定;後者,俄國要進行總動員,前提是對俄軍有充分信心的沙皇以及群臣,相信俄國能在戰爭中獲利,真要是俄軍在東北被複興軍全殲,那麼沙皇是不是有信心開戰就難定了。
於是,在楊銳的干預下,總參的策略又做了新的調整,對俄作戰第一要讓德奧兩國的觀察員看到俄軍的劣勢,以確定其對俄開戰的信心,其二是要讓俄軍不斷獲得‘勝利’,把防線一步步的撤退到瀋陽附近,這樣既可使沙皇信心爆棚,又可使俄國自滿下不調動西面和南面的軍隊,同時,在斐迪南被刺後中國將開始對俄求和,以使其注意力西移。
離斐迪南被刺的一個半月內,離歷史上歐洲開戰的兩個半月內,復興軍都將步步後撤,前一個半月撤到長春,後一個月撤到鐵嶺。若是其他軍隊,比如俄軍這樣一步步退卻,那士氣早崩全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