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持這種外貿出口優勢。
這是不現實的。
因為中國的物流成本並不低,從海外進口原料,運入內陸加工生產,再運出去,出口到海外市場,這是得不償失的,成本上根本無法與越南、印度這些市場競爭。
即便是徐騰主導的長江經濟帶,也沒有采取這種思維。
華騰工業聯合體在長江經濟帶的佈局,主要是針對中高階產業和內部市場,並且以長江中游和下游為主體。
今天。
徐騰的觀點是儘可能透過無人機械化和智慧化生產,以及向二三線轉移產能,保住國內市場需求的低端勞動密集型產業,同時藉助一路一帶計劃,儘量分散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不讓任何一個國家獨享全球產業轉移的紅利。
在很長時間內,中國經濟的三大重心依然是長江經濟圈、渤海經濟圈、珠江灣經濟圈,其他沿海經濟區只能是補充性的力量。
這裡面的原因就在於物流。
從運輸的成本而言,鐵路和水運依然是最低的,換句話說,徐騰主導的長江經濟帶之所以能成功,很大程度取決於高鐵建設解放了長江經濟帶的物流壓力,將鐵路的運輸能力釋放到貨運系統。
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從海外市場進口的原材料,更多的用於滿足本土市場需求時,產能就可以更分散,更靠近消費市場,向人口大省移動,而不是繼續集中在沿海。
這個新的發展趨勢又進一步減緩了物流的壓力,使得佔據中國人口1/4的長江經濟帶,擁有更多的發展空間。
華銀財團在國內的發展態勢,很大程度上就是把握住這個趨勢,順勢而上,這個發展當然是很容易的,有更多的盈利,支撐更多的技術創新和進步。
華銀財團及華騰工業聯合體的發展,對於中國經濟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
2016年,中國名義gdp總額達到了14。47萬億美元,而美國是18。95萬億美元,這意味著2022年左右,中國就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單一經濟體。
在這個大局勢下,徐騰做了兩個很重要的新決策,一是全面介入珠江灣經濟圈,主導產業升級和最佳化佈局;二是全面投資淮海經濟圈,在三大經濟圈的基礎上,構建中國經濟的第四極,帶動整個中原經濟區域的發展。
這是他在國內投資的兩個大動向,其他的事情,他介入的很小,因為回報率並不高,投資空間也不大。
他有足夠的資本和實力做大生意,也只有做大生意,他才能賺到最多的回報。
千言萬語一句話,在國內做投資還是穩賺的,在海外的投資,風險確實比較大。
譬如印尼雅萬高鐵,雖然有華銀財團參與,最終能否賺錢真是未知數,因為從雅加達到萬隆,城市的地產物業,基本都不在中資的手中。
華銀財團在這個區域所佔的份額都不是很多,遠不如印尼本土資本。
這種情況下,這種生意的回報率就很低很低了。
相比之下,華銀財團在馬來西亞佔據的資產比例就很高,這個投資就有利可圖了,在徐騰的親自遊說下,馬來西亞從2007年以後一直在加速讓貨幣貶值,將人均名義gdp降低到7500美元。
gdp降低,增速提高,就業充分,這就有更多的週期性時間投資教育,擴大民眾的教育水平,才有機會一鼓作氣的突破中等發達國家的陷阱。
利用這個時間段,華銀財團聯合馬來西亞華商,擴建了三所華裔為主的中文大學吉隆坡中文大學、華僑大學、雪蘭莪理工大學。
類似的工作,華銀財團在馬來西亞做了很多。
所以,徐騰在馬來西亞的投資抱有長期的樂觀態度,其實在新馬之間,華人流動率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