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給票務公司(大麥、永樂票務)的銷售抽成(一般都是8%-20%)、排練成本(場租、演員排練費、導演費)、劇本成本(10萬-30萬)等。
這也就是開心麻花自己原創劇本,相對編劇成本低一點,但該給還得給……
而收入,主要靠門票。
像帝都劇場這樣的大劇場,基本上場租在2-3萬天。
座位大約1000人,票價平均200,滿座就是20萬場。
也就是說,
光是達到平衡收支,一年至少需要演出15場左右。
還必須滿座。
實際上,一般話劇每場演出能達到70%上座率,就已經很牛逼了!
至少20場保本,20場以上才能盈利…
所以,光是靠演出,其實是賺不了太多錢的。
現在開心麻花一年淨利潤,能有個幾十萬就很不錯了!
而從公司發展的角度,
張晨和遇凱現在的規劃,就是走出帝都,開拓外地演出市場……
完全是靠增加演出場次,來儘量分攤掉前期的投入成本,獲得更高的利潤。
而風險就是,
一旦排演的新戲市場反響不好,一年都虧!
其他還包括盜版、市場競爭、核心人員流失等等,諸多風險……
這也是為什麼在演出領域,很少有資本進入的原因。
不賺錢,風險高,市場小。
所以,聽到隋波想投資,張晨和遇凱都很驚訝。
而隋波一開始,也並沒有直接聊投資的事。
反而幫他們分析了一下公司戰略發展方向。
隋波的視野和高度,比起兩人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首先是開設各地分公司。
吸收各地優秀的話劇人才和團隊,擴大“產能”。
至少要有5-10個劇組在全國演出,每年能同時排演幾部新戲;
其次,投資建立自營劇場。
無論是從固定資產升值,還是對穩定的演出和品牌號召力,都更加有利;
第三,發展話劇的衍生產品。
雖然話劇的藝術形式比較特殊,不適合把演出影片放在網路上付費播放。
但優秀的劇本和演員,還是可以擴充套件出新的業務模式。
比如影視劇製作、藝人經紀等,完全可以透過多種渠道進行營銷和包裝。
此外,麻花還可以進行商業演出、包場演出等,多種演出模式的創新探索……
隋波不過隨意的列舉了幾點。
兩人都大是心動!
但對視一眼,他們也只能苦笑。
這些發展方向都非常好,但就兩個字——“沒錢”!
這時,葉薇就出場了……
她雖然一直一副小鳥依人模樣,乖巧的坐在隋波身邊。
但一開口,卻盡顯女強人和資深投行人士本色。
“我之前對演出市場做過一定的調研。
話劇去年在帝都演出場次和演出收入,達到了7%以上增長率。
而開心麻花是目前國內較有影響力的民營話劇品牌之一。
2003年《想吃麻花現給你擰》共六輪演出43場,最後7場爆滿,一舉成名;
2004年《麻花2.情流感》共4輪38場;
2005年《麻花3.人在江湖漂》2輪演出16場,因市場火爆加演5場……
麻花系列演出超過百場,觀眾規模超過十萬人……”
她看著兩人微笑道:
“綜合評估後,
我認為,開心麻花團隊是國內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