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湊的。
他們兩口子見了教授,攤開手掌,就100美元。那時中國人窮,和現在中國人的“富”一樣出名。碰到這樣的中國窮學生,想必教授並不吃驚,安排住進教會,基本的吃住無憂,等獎學金。
當年幾箱子春夏秋冬的衣服倒是帶足了,以至於十多年後的現在,一些衣服仍然在穿。那時的100美元在美國能幹什麼,基本的吃或住你只選一樣,大概能過半個多月,他們自嘲:真不知怎麼過來的!的確,我也沒法想象他們是怎麼過來的。
我們再回到第一個問題上——是否要出國留學,儘管可能你心中已經有了明確的答案,我還是要堅定地告訴你:
有機會一定要去,沒有機會就想辦法創造機會。
如果你是40~50歲的人,這個歲數,你的兒子、女兒正好應該到了面臨留學抉擇的時候。
如果你經歷了當年恢復高考的激動和振奮,如果你經過了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拼搏……
我是上世紀80年代初參加的高考,那一年全國平均錄取率是4%,而不是現在擴招後城市中普遍的70%~80%,甚至更高。大學生烏泱烏泱的,有點像民國後期的金圓券,都貶得“毛”了。
現在如果開個同學會什麼的,回頭看看,當年我們這一輩的小學、中學同學,現在差別在哪裡,好像就是在於當初上沒上過大學,這似乎是個分水嶺。再向今後看,20年後,你的孩子與他們的同學的區別又會在哪裡?可能就是留沒有留過學。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開篇 去還是不去,這是個值得思考的(4)
第一個問題說到這,就可以打住了,不然會有誤解了。
第二個問題是到哪個國家,我已經給出了答案。回答得明顯不全面,也許會有人打嘴皮“官司”的。實際上英國、德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到美國去會更難。難,是因為有更多的人想去,不知道這能不能從另一個角度來支撐一下我的答案。也許第二個回答不算標準答案,起碼不應該是唯一的答案。
關於中國和美國的教育,有這麼個寓言與各位分享一下。
傳說,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改革開放了,國內最高教育機構組織了一個龐大的考察團,專門考察美國的教育。遍訪美國的大、中、小學,得出了歷史性的結論,據說,這個糟糕的結論整整影響了幾代中國人對美國教育的認識,至今亦然。
考察報告說:美國是一個自由散漫的國家,其各個層次的教育缺乏基本的紀律和秩序,缺乏理論性和系統性,缺乏必要的深度和難度,美國學生普遍沒有中國學生聰明和刻苦;尤其最不能容忍的是美國的學校和教室,老師毫無威嚴可言,學生沒有約束,課堂一如自由市場,學生可以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課程深度整個比中國低一級,即:美國的大學相當於我們高中的難度,高中相當於我們的初中,以此類推;當然,美國並沒有高、初中之分,只是為了方便比較……
更雷人的是預測:除去意識形態部分的描述,報告大膽推斷:
20年後,中國的教育一定能趕上美國!
每年7月14日,美國人例行的國慶遊行,聲勢浩大,喜聞樂見,這是他們的愛國主義教育
傳奇的是,據說,與此同時,美國的教育界對封閉了幾十年的中國的教育也十分好奇,也派了一個考察團到中國考察教育,他們的報告讓中國人非常地受用;報告的內容與中國考察美國教育的現象基本吻合,對中國老師的威嚴、學生的紀律、學生的刻苦與自律大加讚賞,當然也有不解。
事後,他們得出了一個憂心忡忡的結論:
20年後,中國的教育一定會超過美國!
如今,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