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群臣豬將驚訝,拜為相國,這是什麼待遇?
相國,又稱相邦,乃是輔佐君王治理國家之人,其有副手,名為丞相,其下又有兩個助手,分為左右丞相,以右為尊,有的時候沒有丞相,只有左右丞相。
蕭何目前不過是丞相,如果不設相國之職,蕭何就是一國之相,僅次於劉邦。
現在突然拜韓信為相國,如此突然,和漢中拜將如同兒戲,但所有人覺得此時的劉邦不再是漢中時的漢王。
也不是曾經那個拜將真的如兒戲一樣的劉邦,既然口出此言,那麼真的將韓信的地位抬高到比蕭何還高的地步。
作為相國,那麼蕭何也是低於其一級。
這話裡還有一條說的很巧妙,那就是令韓信收趙兵未發者擊齊,那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韓信逐漸訓練出來的一支連戰連捷的兵,基本上被劉邦抽走,讓韓信在趙地收趙兵打齊。
等於說韓信你表現的不錯,繼續加油,封你為相國,去擊齊,兵馬我帶走。
劉邦將兵帶走,這是一絕,還讓韓信繼續擊齊,這看似有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不過這種事情看似刁難,韓信還真的去挑戰這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事情。
用趙兵去擊齊,在其他將相看來,真是一本萬利,但在劉邦眼裡,趙地早已是漢的疆域。
如此說不過是給趙地之士一個念想。
只聽劉邦繼續道,“張君可北益收兵,以備守趙地,勿使將士之血白流趙地。”
同時劉邦給張耳一個特權,那就是在趙地可全權便宜處理趙地之事務,尤其是韓信離開後,趙地就完全交給張耳。
張耳知道韓信有意請立自己為趙王,鎮撫趙地,但韓信一直沒提,張耳也不好意思直接向劉邦要王。
擊殺陳餘、趙王歇,重新定趙地,這裡面起主要作用的是漢軍士卒,張耳明白自己雖然也起到不小的作用,但主要還是漢的相助,才能重新定自己的故國。
可如何真復國,劉邦的態度很重要,不全是自己打下來的,說話沒底氣。
韓信領命,韓信身旁的李左車心中感嘆,“漢王,真乃天命也,非常人可及。”
張耳亦領命,帶著自己的幾個親信開始向北收兵。
漢三年七月,劉邦得韓信軍,復大振,引兵向南而去,一路上繼續收兵整頓。
軍隊行走的迅速永遠和人心違背,兵馬行走的速度要遠遠慢於數輕騎的奔走。
劉邦來時疾如風,回時慢如龜,月餘才南臨河水,南饗軍小修武南。
隔著河水望著對面的戰場,復欲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