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人物:
諸葛亮:智慧的化身,他深知周瑜的心病,巧妙地利用“借東風”一事,既幫助了孫劉聯軍,又在東吳陣營中樹立了自己的威望。面對周瑜的追殺,他提前安排好退路,展現出了高超的謀略和應變能力。
周瑜:東吳的大都督,有卓越的軍事才能和領導能力。他制定了火攻曹操的計策,但因缺少東風而陷入困境。在諸葛亮的幫助下,成功借到東風,實現了火攻曹操的計劃。然而,他對諸葛亮的才能又十分忌憚,試圖殺害諸葛亮,體現了他的猜忌和狹隘。
魯肅:忠厚老實,在周瑜和諸葛亮之間起到了溝通和協調的作用。他關心周瑜的病情,同時也對諸葛亮的才能十分欽佩,是孫劉聯盟的堅定支持者。
丁奉、徐盛:東吳將領,受周瑜之命追殺諸葛亮,但最終未能成功,凸顯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他們與諸葛亮之間的差距。
黃蓋:東吳老將,忠勇可嘉。他為了實現火攻曹操的計劃,甘願忍受皮肉之苦,上演“苦肉計”,向曹操詐降,為赤壁之戰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5 經典詩句:“七星壇上臥龍登,一夜東風江水騰。不是孔明施妙計,周郎安得逞才能?”這首詩讚揚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同時也肯定了周瑜的軍事才能,強調了兩人在赤壁之戰中的重要作用。
,!
6 典故: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原意是周瑜設計火攻曹營,一切都準備好了,只差東風沒有刮起來,不能放火,一時難以行動。後泛指其他工作已準備妥當,只差某一方面的關鍵條件。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為了實現火攻曹操的計劃,周瑜和黃蓋上演了一場苦肉計,黃蓋假裝投降曹操,實則是為了在船上裝滿易燃物品,靠近曹營時放火。這個典故常用來形容雙方心甘情願地做某件事,即使看起來一方受到了傷害,但實際上是為了達到共同的目的。
二、《周易哲學視角下的“七星壇諸葛祭風,三江口周瑜縱火”解析》
《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七星壇諸葛祭風 三江口周瑜縱火”,是一段充滿智謀與玄機的故事,蘊含著深刻的哲理。讓我們藉助周易哲學的視角,對這一回的梗概、主要內容、主題、經典典故等進行深度解析。
(一)梗概
在赤壁之戰的關鍵時刻,周瑜因憂心戰事而病倒,眾人皆束手無策。魯肅引見諸葛亮,諸葛亮洞悉周瑜的病因,稱能醫好他的病。周瑜與諸葛亮一番交鋒後,諸葛亮指出其病根在於缺少東風。於是,周瑜命人在南屏山築七星壇,讓諸葛亮作法借風。諸葛亮沐浴齋戒後登壇祭風,果然在約定時間颳起了東南大風。與此同時,周瑜安排好埋伏和火攻之計,黃蓋詐降曹操,火船衝入曹營,曹軍大亂。然而,周瑜為除後患,派丁奉、徐盛追殺諸葛亮,但諸葛亮早已被趙雲接應離開。
(二)主要內容的周易哲學分析
1 陰陽平衡與變化
諸葛亮與周瑜之間的智謀較量,體現了陰陽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道理。周瑜的計策需要東風的配合,而諸葛亮正是利用陰陽變化之理,借到了東風,實現了局勢的逆轉。
火攻之計中,火與水的相剋相生,也反映了陰陽的對立與統一。
2 時位與行動
諸葛亮選擇在特定的時間和地點作法祭風,體現了對時位的把握。他知道何時是行動的最佳時機,從而順勢而為,取得成功。
周瑜在安排火攻和埋伏時,也充分考慮了時位的因素,使計策能夠順利實施。
(三)主題的周易哲學解讀
1 變易與應對
故事中充滿了變化和不確定性,如戰局的變化、天氣的變化等。這體現了周易中變易的思想,強調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