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陳述了自己“酌人言、察人情,而後行為致”的政治主張,於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刑法、吏治、風俗等各個方面,都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元和元年春四月,憲宗詔命右補闕韋貫之、中書舍人張弘靖為主考,舉行“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大試。
這年的大試,試題問道:“自兵宿中原,生人困竭,農戰非古,衣食罕儲,念茲疲甿,遠乖富庶,督耕植之業,而人無戀本之心;峻榷酤之科,而下有重斂之困。舉何方而可以復其盛?用何道而可以濟其艱?既往之失,何者宜懲?將來之虞,何者當戒?”
由於準備充分,對於這個試題,白居易胸有成竹,侃侃而論:民生飢貧是由於賦稅過重,賦稅過重是由於連年征戰,而連年征戰是由於邊禍不斷,邊禍不斷的原因是朝政的荒頹。要改善現狀,必須懲治貪官汙吏,清肅政局,同時減免苛稅,使庶民安居樂業,這樣社稷才能平定,朝廷才能由衰轉盛……
不久後的一個吉日,紅榜放出。元稹考得甲等,授官左拾遺,白居易入選乙等,補周至縣尉。
白居易及進士第時二十九歲,及“書判拔萃科”第時三十一歲,及“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第這年,他三十五歲。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白居易傳 十五 周至醉約
十五 周至醉約
元稹在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大試中入甲等,授左拾遺,白居易以對策語言過直,遜於元稹,入乙等,元和元年四月二十八日被任命為周至尉,不免感到些許失意。
但直接高升如元稹者,在偌大國度,畢竟是少數,授予京畿的縣尉,已算順利獲得了升遷的機會,對於初入仕途的白居易而言已經是極為優渥的待遇了。
縣尉職務,名義上是“暗察奸宄,拘捕盜賊”,實際上是“拜迎長官”、“鞭撻黎庶”,這種摧眉折腰、逼稅索賦的日常從事,令白居易的心情是很不舒暢,到任不久就在給元稹的信和詩中傳達牢騷——
夏閏秋候早,七月*騷。渭川煙景晚,驪山宮殿高。丹殿子司諫,赤縣我徒勞。相去半日程,不得同遊遨。到官來十日,覽鏡生二毛。可憐趨走吏,塵土滿青袍。郵傳擁兩驛,簿書堆六曹。為問綱紀掾,何必使鉛刀?
在周至,白居易最愛的遊憩之地,是周至城南三十三里的仙遊山和仙遊溪。
仙遊山上有寺,曰仙遊寺,水復山重,清雅寧謐,乃是隋文帝避暑的山宮。仙遊溪中有潭,曰黑龍潭,雖不甚寬闊,卻青森無底,深邃幽靜。白居易常約同時赴任周至尉的李文略,到周至後新結識的詩友王質夫、陳大亮一起策馬南往,賞覽仙遊山和仙遊溪——
何處感時節,新蟬禁中聞。宮槐有秋意,風夕花紛紛。寄跡鴛鷺行,歸心鷗鶴群。唯有王居士,知予憶白雲。何日仙遊寺,潭前秋見君?
仙遊山間水畔的遊憩之趣,撫慰了宦期的枯寂生活,也激發了朋友們的詩文靈性。
八月將盡的時辰,連續不斷地降雨,住在家中愁戚無奈,但在山間別有況味。詩文相好者數人,更感興趣的是林下的光陰,千般思維,都歸入方寸之心了。吟誦時,有草間的蟲兒配樂,旅宿中,有巖頭的鳥兒伴夢。不要覺得床蓆寒涼,不要覺得夜雨無盡,我們並不寂寞,因為帶的有酒啊。
白居易還從仙遊山中移回兩株幼小的松樹栽植於縣廳門前。在折腰為小吏的惆悵日子裡,這兩棵綠松便是慰藉心神的嘉賓了。鬆土,灌溉,漸漸地生意盎然,欣欣向榮,讓人恍惚若處仙遊澗中,而忘卻了城裡的季節,一日到晚也不枯寂了,好像三個好友廝守不離也。
只是不能關門,無論晝夜,扶扇推樞,忽然就變作“雙影對一身”了,思念朋友,思念長安左拾遺元稹,思念符離,思念音信漸遠的湘靈。
元九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