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4085/
……
小說經典論述其一(有的後面章節會看到)
砍價是中國人在長期文化發展中形成的特色,中國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講究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就是說話要有餘地,而在商業貿易上體現在虛價上,從博弈論上就是雙方互相揣度對方的底價,而能先讓對方亮出底價就是一次成功的砍價,高手必然有極高明的水平,甚至砍價水平就是農村對新媳婦合不合格的一條評判標準。比如,砍價人不宜過多,多則心急;不要帶小孩,因為小孩最易表露好惡;要揚魚而貶熊掌,最後舍魚而取熊掌;最後一條就是買完要很後悔不情願,哪怕如何喜歡,也要表情懊惱讓賣家認為自己吃虧。作為賣家,反其道而行之就行了。
……
三年的同學,在那一刻,來不及告別,突然收拾行李各自回家去了。或許在狂睡幾天後的早上醒來,也還覺得一切就像做夢一樣,甚至依舊對那間宿舍,那組桌椅,那個教室親切無比,但他們終究再也不屬於你了,甚至你再也不會知道他們會怎麼樣了。就像豐子愷在一篇叫《漸》的散文裡這樣寫道:
使人生圓滑進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漸”;造物主騙人的手段,也莫如“漸”。在不知不覺之中,天真爛漫的孩子“漸漸”變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俠的青年“漸漸”變成冷酷的成人;血氣旺盛的成人“漸漸”變成頑固的老頭子。因為其變更是漸進的,一年一年地、一月一月地、一日一日地、一時一時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漸進,猶如從斜度極緩的長遠的山坡上走下來,使人不察其遞降的痕跡,不見其各階段的境界,而似乎覺得常在同樣的地位,恆久不變,又無時不有生的意趣與價值,於是人生就被確實肯定,而圓滑進行了。假使人生的進行不象山陂而象風琴的鍵板,由do忽然移到re,即如昨夜的孩子今朝忽然變成青年;或者象旋律的“接離進行”地由do忽然跳到mi,即如朝為青年而夕暮忽成老人,人一定要驚訝、感慨、悲傷、或痛感人生的無常,而不樂為人了。
這也像他在《大賬簿》里弄丟的那個不倒翁——那些日子的確是一去不復返了!
……
其實中國教育一言難盡,但從廁所旁路過難免會有掩住口鼻的舉動。人的思想很難控制,人的能力也有天賜的成分,教育本身再給孩子們捏造出很多標準,無異於在陡坡面前設路卡,本來加速還能衝過幾個去,現在全壓車在一旁,然後再用吊車挪運——高考誰加分,大學誰入黨,如同兒戲。回頭看看那些高考狀元,優秀團員,守著社會規則流淚,抱著榮譽證書慨嘆,也的確是一道靚麗的風景。心理學上思維有匯聚思維與發散思維之分,也就是通俗講的正向與逆向思維,其實本無所謂正逆,習慣了就是正向,彆扭著就叫叛逆,可現實沒有這麼多的道德定性,秦簫大學經常逃課,偶爾去上一節課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必須以現有的根據地不斷擴張最後連成一片,倒也鍛鍊了發散思維,有的時候聽話,穩紮穩打,按部就班這些勸誡簡直就是愚蠢的人罪孽!加之中國不注重基礎教育,學科跨越能力差,甚至對自己專業都一知半解,而且中國教育有個慣例——必須用教科書,姑且不論書中政治意味如何,單就內容就語無倫次:比如,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的時候,實際上微積分已經趨於成熟,可教科書即便在大學文科專業又有幾個專業學微積分?再比如我們教科書先講了聲學多普勒效應,可是多普勒是從光學發現這一規律的。所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牛頓怎麼計算萬有引力常數,愛因斯坦怎麼非要在自己的公式里加一個宇宙學常數,當年又為什麼質疑自己最終刪掉這個常數讓宇宙成為開放型,哈勃又怎麼透過觀測得到實驗上的證據證明宇宙在擴張,波爾有為什麼只能解釋氫原子外圍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