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部分 (第2/5頁)

音。畢竟這天下是姓李的,不是姓長孫的。要知道貞觀十七年時的長孫無忌雖然位極正一品的司徒,但就唐朝的政府系統而言,司徒位高卻只是個虛銜,在根本沒有實權的情況下長孫無忌如何把持得了朝政?而且此時的魏徵固然已死,但房玄齡這些大臣此時仍然健在,太宗也正值壯年,怎麼可能眼睜睜地坐看長孫無忌在朝中一手遮天?

何況廢立太子是國家大事不是兒戲,太宗如果下定了決心要換太子,肯定會把這件事拿到朝上廷議,再不濟也要找幾個心腹大臣一起來商量商量,就像當初要立李治一樣,“與長孫無忌、房玄齡、李績等計議”。怎麼可能只被長孫無忌這麼一勸,便立刻就此作罷?而且從正史中對改立李恪這件事一筆帶過的記敘來看,很明顯太宗只是一時心血來潮,突然間有了這麼一個想法,然後對長孫無忌露了個口風,長孫無忌反對,太宗想明白了自然也就徹底打消這個念頭了。更不要說什麼長孫無忌反對立李恪是因為他不是自己的外甥,事實上真正介意李恪不是嫡子的並不是長孫無忌,而是太宗本人。

畢竟一旦改立庶子出身的李恪,李承乾、李泰、李治這三個嫡子的未來就很難有所保證了,這一點太宗顯然比長孫無忌更為擔心。因為當初太宗立李治的目的就是為了可以保全嫡子們:

“泰立,承乾、晉王皆不存;晉王立,泰共承乾可無恙也。”(《舊唐書。太宗諸子列傳》)

太宗改立太子時,一直都是在嫡出的李泰與李治之間搖擺不定,決定立李治也是因為李治性情仁厚,就是做了皇帝也不會對自己的親兄弟不利。而在這期間,自始至終都沒有想到過還有庶出但年長的李恪可以考慮,李恪在太宗的心目中地位如何可見一斑了。因為若是李恪在太宗心中還算是有些分量的話。太宗在改立太子的時候絕對會想到他,而不是等到一切都塵埃落定後才發現原來還有這麼一個庶長子可以考慮,而且還只是曇花一現的想法。

至於說什麼李恪遠離京城和朝中大臣沒有交情。自然不會有人願意保舉他做太子。事實上朝中大臣的意願怎樣並不重要,關鍵仍在於太宗自己的態度如何。看看李治就能知道。李治這個太子可謂是太宗一手扶持上去的。為了冊立李治,太宗甚至不惜拔劍欲在大臣面前自盡。

在正式立了李治為太子後,太宗又傾力打造了一個強大可靠的東宮班底以輔佐太子。

“己丑,加司徒、趙國公長孫無忌太子太師,司空、梁國公房玄齡太子太傅;特進、宋國公蕭瑀太子太保,兵部尚書、英國公李績為太子詹事,仍同中書門下三品。”(《舊唐書。太宗本紀》)

“又以左衛大將軍李大亮領右衛率。前詹事于志寧、中書侍郎馬周為左庶子,吏部侍郎蘇勖、中書舍人高季輔為右庶子,刑部侍郎張行成為少詹事,諫議大夫褚遂良為賓客。”(《資治通鑑》)

同時。太宗知道李治一直久居深宮缺少歷練,便開始加強對他處理政務能力的培養,時常把他帶在自己的身邊言傳身教。

“太宗每視朝,常令在側,觀決庶政。或令參議,太宗數稱善。”(《舊唐書。高宗本紀》)

“貞觀十八年,太宗謂侍臣曰:‘古有胎教世子,朕則不暇。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誨諭。’”(《貞觀政要》)

所以若太宗真的有意改立李恪為太子的話。完全可以把改立李治時的舉動照搬過來,而不只是口頭上提一提,被阻止後更不曾見其有過失落後悔的時候。

還有人認為李恪就是大唐的一代賢王,甚至如同某毛所說的那樣李恪就一定是英物,李治就一定是朽物,唐太宗選擇了李治作為繼承人是懵懂一時(事實上看看某毛自己選定的繼承人就知道他是什麼眼光了)。然而通觀李恪的生平,實在看不出有什麼文功武治的政績。《舊唐書》中對李承乾

最新小說: 海賊的航海 王者:從第一下飯主播到全能之神 開局朱八模板,打遍NBA無敵手 網遊:我有可成長技能 永劫:開局主力累了,我是替補 榮耀之巔:女神奪冠之路 網遊:無垠無盡之主 全民遊戲:神級天賦是卷出來的 眼睛一閉一睜,無限我來啦 從零開始的奶爸生活 迷霧求生:我靠池塘發家致富 足球系統之進球就變強 全民遊戲:從SSS天賦喪屍分身開始掛機 王者:勵志登頂國一對抗路! 足球:我有fm足球經理系統 綜漫:從屍魂界開始砍穿萬界 大一統世界 網遊:刮痧大師?一秒億萬刀你如何應對 網遊:殺戮牧師,我即是光明神! 火影改變從成為人柱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