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環貿易的量子通訊衛星發射完畢,向新國全境提供免費的wi…fi服務後,這兩家外國的電信運營商在新國的業務瞬間被擠垮了。
有免費的東西用,誰還會去用付費的?
20mbps的網速放到國際上雖然算不上最快的,但肯定是夠用的。20ping以下的延遲對於使用者體驗來說也無可挑剔,畢竟就算這個數值再低上一些,人的肉眼也分辨不出來了。
一顆量子通訊衛星的使用年限大概是5…10年,成本大概在1…2億美金之間,星環貿易預計將向同步軌道發射共計36枚,算上火箭的發射成本,星環貿易平均每年在航天活動的預算將達到15億美金。
因為末世那邊資源稀缺,江晨也不希望將蔣林的時間浪費在生產這玩意兒上,所以便將量子通訊衛星的生產線整個轉移到了現世。考慮到量子通訊技術必須嚴加保密,所以這條生產線也成了目前未來人集團中,自動化最高的生產線,85%的生產程式都由無人機完成。
這種設計雖然導致了生產線的成本翻倍,但卻在一定程度上削剪了生產衛星的人工成本。
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些投入還是值得的!
但無論怎麼說,涉及到太空的專案,依舊非常的燒錢。
或許等以後太空電梯建成了,情況才會好上一些。
對於外國電信運營商撤出。江晨本著不能浪費的原則,以2。1億美金的地板價收購了紐西蘭電信在新國的分公司,並接手了其全部介面裝置和人才。業務重組後併入星環貿易網路專案部,為新國的網際網路介面提供技術服務。
因為數量問題,目前量子通訊衛星的功能還只是相當於一個大型路由器。雖然這臺“路由器”因為其特殊性,可以透過量子糾纏效應“觀察”上萬公里外的弱電磁波訊號,從而實現衛星與常規手機的網際網路資料交換,但歸根結底這臺路由器還是要與地面訊號基站連線的。
比如新國的使用者想要訪問美國的網站,雖然透過衛星上的網。但資料還是得依託地面基站走一趟海底電纜。
量子通訊衛星的革新之處在於,將傳統的“使用者…光釺(或wifi+光釺)…伺服器”資料傳輸模式,革新為“使用者…衛星…伺服器”模式。而其能夠接受使用者端上傳資料的功能。則可視作是谷歌全球wifi計劃的升級版。
等什麼時候星環貿易的36枚衛星全部升空,“wifi訊號”覆蓋了整個地球,到了那時才是海底電纜開始從歷史舞臺退場的時刻。
拋開一切技術面不談,或許星環貿易提供的廉價氣象觀測服務還沒讓新國的民眾感受任何實惠。但免費wifi計劃一經推出便獲得瞭如潮的好評。無論你是在家裡還是在海上打漁。只要你還在新國境內,都能連線上wifi訊號。
一開始,星環貿易宣佈透過衛星向新國全境提供免費wifi時,國外那些專家是不屑一顧的。然而當他們發現,星環貿易真做到了的時候,這些專家教授則是全都傻了眼,各大學和科研機構幾乎打爆了星環貿易的電話。
而對於外界的詢問,星環貿易給出的答覆則是非常官方。
1。通訊並未超光速。
2。具體訊號傳播途徑涉及企業機密。不予以任何回應。
不過說來也好笑,這項劃時代的技術。首先嚇壞的不是那些專家教授,而是數千公里外的某電信、連桶、移不動。
雖說衛星必須依託地面介面才能為使用者提供wifi服務,可這介面的位置不一定得在國內,放到地球上任何一個角落都行。
也就是說,星環貿易只需要在新國保持一個較大的網際網路介面,就能透過量子通訊衛星對任何被訊號籠罩區域的使用者提供wifi。而這些使用者是透過新國的介面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