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以碩士畢業生每生10萬華夏幣博士畢業生每生20萬華夏幣或以兩類畢業生培養成本的200%向華夏支付培養費用。
其中的第三條,還是趙無極據理力爭之下,才形成的相對於鳶島比較有利的條文。如果趙無極一個都不招,趙無極就可不向華夏支付費用。
而前面兩條,卻是硬性規定,即便趙無極招不夠,華夏也要硬塞給鳶島自治領5萬本科生或10萬專科職業學校的畢業生。
而且,問題的關鍵不是塞人的問題,而是那一筆筆天文數字般的培養費用。僅本科生最低就需要25億華夏幣,專科生等再加30億,這樣,物價稍為一漲,趙無極僅此一項就必須向華夏支付上百億華夏幣。(未完待續。。)
ps: 今天先就兩章吧。
505章 何大興的地主生活
這是一個非常坑人的協議。平行時空裡,世界上那麼多國家從華夏吸收人才,好久聽說過華夏收取過“培養費”的?每年數萬人移居米國、顛國以及其他國家,華夏一分錢都見不著,國家的高等教育投資完全打了水漂。
華夏教育部門,要收用人單位的錢,只有一種情況,那就是“定向培養”或“委託培養”。不過,那些事兒都發生在國內,學生畢業了要想到國外,只要自身條件允許,國家是想擋也擋不住。
要知道,鳶島自治領使用華夏培養出來的人才,那可是“國外”啊。
不過,作為過來人的趙無極,並不覺得自己吃虧了,反而覺得自己賺多了。因為,這個協議最多隻執行十年。如果十年後鳶島自治領還需要從華夏大量招收人才,協議還得另定。
本來,趙無極是要給這個協議一個期限的,但趙無極沒有還沒有說出來,就由華夏教育部門的官員給說出來了。這讓趙無極沒有機會當一個“惡人”。
這個協議,對趙無極來說,有三個方面都顯示有利。
第一個方面,此時華夏的教育質量與後世相比,大學還沒擴招,或稍為有點擴招,學生質量還算可以。即便以10年為期,事實上這些學生最晚也是1996年入校的那一批,而每年新增5萬在校本科大學生,與華夏曆史上高校學生數量的正常增長相當。
華夏1990年當年高校招生60。89萬,到1998年招生數量為108萬人,期間跨度為9年,學生人數增長了47萬,這不是每年5萬又是多少?
這期間,高校的教學質量還是比較穩定的。但在1999年,出現了高校的大躍進,招生數量由上一年的108萬一下子跳到了168萬。一年新增了60萬的新生。試問:這種擴招的方式,此前大學的教師、教室都準備好了?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第二個方面比較有利的,是鳶島自治領招收的應屆畢業生,並不包括理想國際或鳶島自治領在華夏所設合資、獨資企業的人才需求。而在華夏境內,這種需求的絕對數量只會比鳶島多而不會比鳶島少。
第三個方面比較有利的,趙無極並不是見應屆畢業生就收,也不是由華夏教育部門把人劃撥給鳶島自治領,而是在學生畢業分配之間,大約在華夏的春節期間吧,對願意申請到鳶島自治領的應屆畢業生進行統一的測驗考試。
只有考試合格者。才會得到一張鳶島自治領政府部門簽發的“錄取通知”。而且,這個錄取通知並不定企業或單位,具體工作地點,必須由學生到了鳶島之後,另行選擇工作地點和單位。
出國工作或移民考試,對華夏的大學生來說並不陌生,譬如神馬託福、雅思等外語考試。但是,鳶島自治領的考試,比較特別。總分為300分,考試科目只有兩科,一科是類似於心理測試題,誰也不知道標準答案是什麼;另一科則是學生相關專業知識以及相關專業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