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第一天,排片量不高,票房僅有一千多萬。
第二天,排片量驟然增加五成,票房卻翻了三番,單日票房五千餘萬。
第三天,排片量再增加,票房沒有疲軟,繼續上揚,以接近六千萬的票房結束。
接下來的日子裡,每天《老炮兒》都能拿到三四千萬的票房,一直平穩的延續了十天,才有所下滑,此時,它的票房已經正式突破三億五千萬,甚至有人已經開始期待它成為華語票房的一盞新明燈。
一直以來,大家都不太將《颶風營救》系列電影、《暮光之城》系列電影等一系列是兄弟集團北美分公司投資製作發行、好萊塢風格的電影放在國內比較,單就一個颶風營救第一部的全球十八億華夏幣票房,國內電影怎麼玩,《暮光之城——暮色》作為該系列的第一部電影國內六點五億華夏幣的票房,全球六億美元的票房,怎麼玩?怎麼比?再到《黑暗騎士》直接就沒得玩了,全球十一億美元的票房,真要放在一起計算比較,那華夏電影幾乎就徹底被楊以辰這一艘戰艦給擊沉了,至少未來幾年內,根本沒人能夠撼動這些票房的數字,你讓別的電影公司、導演怎麼玩?一個本子拿到手還沒開拍,就被人問道:“唉,x導演,這一次票房你有沒有信心……”下面的都不必問,怎麼可能有信心,現在剛剛開始過億元算是成功製作,兩三億就是頂級賣座,人家直接就已經開始內地票房逼近十億的節奏,全球換算成華夏幣都要七八十億了,怎麼玩?
不放在一起比較,純粹的華夏電影才算,像是《老炮兒》這種,只在國內播放的,才跟國內的其它電影放在一起比較,但這十天三個多億的票房,也著實很嚇人了,五個億,這門檻似乎距離它並不遠,要知道,這是一部製作成本不到兩千萬的電影。
導演是楊以辰,本子是他拿出來的,全部都是分紅,他這個分紅在旁人看來就是獨資的意思,不帶別人玩了,最後不管是盈利還是分紅反正都放到他一個人的腰包裡。
主演幾名演員都是兄弟集團的演員,都是拿的他們最高片酬,除了一個趙微,剩下包括小鋼炮其實都沒有什麼太高的片酬,張嘉譯是剛在電視圈內風生水起,電影圈他還算是新丁,韓更和炎亞綸的片酬都不算高,得說一千多萬用於製作,幾百萬給片酬,用於製作的一千多萬得是精益求精,按照一些人的計算,看這片子,要是楊以辰不想投資,這片子二三百萬就能拍得下來。
演員都可以零片酬來捧場,整部戲沒有什麼需要砸錢的鏡頭,幾輛跑車隨便借來開一開就可以,剩下的劇情就都是文戲家長裡短,根本用不了幾個錢。
製作發行都是兄弟集團,兄弟影視城院線如今能夠佔到百分之十幾的份額,等同於楊以辰這百分之十幾的分成不用往出掏,一個最簡單最簡單的形容。
一部片子,如果是楊以辰不帶別人玩,以公司名義來弄,如果投資是三千萬,票房是三個億,幾乎就可以說兄弟集團的利潤超過一個億,這一個億算是公司的,院線那邊,百分之十幾的份額,還能給楊以辰提供兩千萬左右的個人收入。
一部電影製作週期有多久?
按照楊以辰的速度,半年時間,他能創作一個多億的公司個人純利潤,同時還不包括一部電影上映結束後的一些周邊收入。
一家上市公司,一次超過十個億的大專案,在一年的週期內,全公司上下過百人為這個專案忙碌,不要說一年,三年,能夠利潤有一個億嗎?再算一筆賬,這家上市公司有很好的網路,也有雄厚的資金,能多點開花,可就算是再多點開花,十個億這樣的專案,能同時開幾個?
兄弟集團呢?
別人都不算,單單是楊以辰自己,單單是在電影產業內,他一年就算很偷懶,就弄兩部電影,他一個人帶領一個團隊的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