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蕭澈凱旋歸來、邊境局勢穩定之後,朝堂內的焦點再次轉向改革議題。內閣自設立以來一直穩步推進各項新政,但隨著改革的深入,內閣中一些官員對新政的實際效果產生了分歧。部分官員認為,新政的推行速度過快,對財政造成了巨大壓力,而另一些官員則堅持認為,只有加快改革步伐,才能讓國家變得更加強大。
這場分歧漸漸引起了朝堂的關注,新君決定親自主持一次內閣會議,聽取各方意見,以便調整改革的步伐。作為內閣核心成員之一,蕭澈也深知此次會議的重要性,決心透過自己的見解幫助朝廷找到最佳的改革方向。
內閣會議的爭論
會議開始後,持不同意見的官員們紛紛提出各自的觀點。保守派的官員認為,近年來的賦稅減免和惠民政策,雖然讓百姓生活有所改善,但財政支出也在逐年上升。若再繼續擴大新政規模,恐怕朝廷難以維持財政的平衡,主張暫時放緩改革速度,優先保證財政的穩健。
進步派的官員則表示,改革帶來了顯著的成效,不僅拉動了民生髮展,還提升了朝廷的威望和百姓的幸福感。他們認為,改革在百姓中已建立起良好的口碑,若此時放緩步伐,恐怕會引發民心動搖,甚至影響百姓對朝廷的信任。
兩派觀點各執一詞,爭論激烈,朝堂內氣氛緊張。新君沉默地聽著官員們的討論,目光逐漸轉向蕭澈,等待他的見解。
蕭澈的折中建議
面對兩派激烈的爭論,蕭澈平靜地站起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改革的確需要穩步推進,但同時應注重財政的平衡,以確保改革的長久性。他建議朝廷採取一種“分階段改革”的方式,在全國範圍內先設立若干試點地區,透過控制規模和預算,觀察新政的效果,再決定是否逐步擴大。
他解釋道:“試點改革不僅能有效控制支出,也能讓朝廷更加清晰地瞭解新政的成效和侷限,進而做出更精準的決策。若試點成功,再逐步擴大,這樣既能滿足百姓的期待,又不至於對朝廷財政構成壓力。”
蕭澈的折中建議得到了許多官員的認同,他們認為這種方式既保守又進取,能夠讓改革在穩健中前行,減少潛在的風險。新君對他的見解表示贊同,決定採納蕭澈的建議,設立試點區域,先行推行部分新政,再根據效果逐步擴大範圍。
試點地區的選定
在隨後的討論中,內閣確定了幾個改革試點地區,涵蓋了南北不同區域,以便觀察改革對不同地理環境和社會結構的影響。蘇晚被任命為試點地區的總督察,負責監督新政的執行情況,並定期向內閣提交報告,反饋實施過程中的成效與問題。
蘇晚對這一重任深感責任重大,她決定在各個試點地區深入瞭解百姓的需求,確保新政在實施過程中真正惠及民生。她帶領一批年輕官員,逐一走訪試點地區,傾聽百姓的心聲,並根據當地情況進行適當調整。
百姓們得知朝廷正在試點新政,紛紛表達支援,期待朝廷的仁政能帶來生活的進一步改善。試點地區的百姓逐漸開始感受到改革的益處,他們的支援也成為新政順利推進的重要力量。
試點改革的初步成效
經過幾個月的試點實施,蘇晚的報告中提到,試點地區的新政成效顯著,尤其是在稅收、基礎設施和教育方面,百姓的生活質量得到了提升。她指出,新的賦稅政策讓小商戶負擔減輕,百姓收入提高;水利設施的完善則提高了農業產量,帶動了農村經濟發展。
試點改革的成功讓朝廷的信心大增,許多官員認為,試點經驗可以逐步推廣到其他地區,朝廷的財政負擔也因此得以減輕。保守派官員們見試點效果顯著,逐漸改變了態度,表示願意支援改革的擴大。
新君對試點改革的成果表示滿意,他在朝堂上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