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朝中權臣的勢力逐步清除,儲君之位的話題開始逐漸擺上檯面。皇帝年邁,健康狀況日漸衰弱,朝野上下都在暗中關注儲君的選擇。雖然朝中已經暫時平息了陰謀,但各派勢力對於繼承人之位依舊各懷心思,暗流依舊湧動。
蕭澈知道,儲君之位關乎國家未來的命運,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一場新的動盪。儘管他一心效忠皇帝,但他也明白,必須選出一位真正賢能的儲君,才能確保國家長治久安。
儲君候選的討論
一日,蕭澈被皇帝召見入宮,與幾位重臣一同商討儲君人選。皇帝將目光掃過在座的幾位重臣,緩緩說道:“儲君之位,關乎國家未來,朕希望你們能直言相告,舉薦真正賢能之人。”
重臣們互相對視,神情中透出幾分凝重。片刻後,一位年長的大臣開口道:“啟稟陛下,臣以為,太子一向寬厚仁慈,若能繼承大統,必能安撫百姓,維護國家的安定。”
另一位年輕的官員卻立即反駁:“太子雖仁慈寬厚,但優柔寡斷,缺乏統御能力。若遇到邊疆戰事或朝中紛爭,恐怕難以獨當一面。臣以為,應當選擇睿智果敢之人作為儲君,方能應對未來的挑戰。”
眾臣紛紛發表意見,有人支援太子,有人則推崇其他皇子。皇帝聽著這些不同意見,面色漸漸沉了下來。他知道,這些大臣們的建議往往帶有個人的傾向,難以抉擇。
蕭澈站在一旁,冷靜地聆聽著眾人的發言,內心卻在快速思考。他並未輕易表態,而是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將對局勢產生巨大影響。
皇帝的試探
議論了一陣後,皇帝將目光投向蕭澈,緩緩問道:“蕭愛卿,你對此有何看法?”
蕭澈微微拱手,思索片刻,謹慎地答道:“陛下,儲君之位事關重大,臣以為,不僅需考慮才能,還需觀察其品行、決斷力以及對百姓的責任心。國家未來多艱難險阻,唯有真正賢能之人,方能承載這份重任。”
皇帝微微點頭,目光中透出一絲讚許:“蕭愛卿所言甚是。朕自知儲君之位的選擇並非易事,也深知朝中之人對儲君之位各懷心思。只是朕年事已高,必須儘早做出決策。”
他的話語中透著一絲無奈與疲憊。蕭澈深知,皇帝的心境因儲君之事而變得愈發沉重,他必須在朝堂穩定的前提下,幫助皇帝做出最有利的決策。
朝中的不滿之聲
回到王府後,蕭澈將宮中的情形告知蘇晚,二人開始分析儲君之位可能帶來的動盪。蘇晚眉頭微皺,緩緩說道:“朝中已有不少人對儲君之位各懷心思,尤其是那些親附各位皇子的官員,早已蠢蠢欲動。若不盡快穩定局勢,恐怕儲君之爭將再度掀起波瀾。”
蕭澈點頭道:“你說得對。儲君之爭事關重大,我們必須未雨綢繆,確保儲君確定後不會引發新的動盪。我會暗中聯絡忠誠的心腹,密切監視朝中各派勢力,防止任何突發事件。”
蘇晚微微點頭,提出建議:“我們可以從朝中的關鍵人物入手,尤其是那些在儲君之爭中搖擺不定的重臣。只要掌握他們的動向,便能預先防範。”
蕭澈露出讚許的神情,隨即命人加強對朝中重臣的監視,確保在儲君之位確定之前,不會有任何人暗中攪亂局勢。
太子的抉擇
不久之後,太子秘密派人送來一封信,約蕭澈在王府密會。蕭澈雖感到疑惑,但出於禮節和職責,還是決定會見太子。
太子身著便服,神情中透著一絲疲憊,似乎因儲君之位的爭奪而倍感壓力。他拱手行禮,緩緩說道:“王爺,儲君之位的風波讓朝中動盪不安,孤雖被推舉為儲君,但心中實感不安。此次前來,乃是想請教王爺,究竟如何才能得朝臣信任?”
蕭澈冷靜地注視著太子,片刻後緩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