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這三十多年的史實上看的話,首先一點就可以明確,辛亥革命本身對於中國社會的生產力發展並沒有任何意義上的促進作用。
辛亥革命是由一群不滿滿清政府民族壓迫的漢族地主出身的新軍軍官發起的。滿清政府的倒臺,是因為作為封建統治階級一部分的漢族地主官僚從上到下,從袁世凱到普通的漢族新軍軍官都對滿清王朝失去了希望,徹底的拋棄了滿清王朝,所以最終導致了滿清王朝的倒臺。
在辛亥革命結束之後,無論是北洋統治時期,還是軍閥混戰時期,就是到了最後的光頭黨執政時期,整個中國的經濟結構仍舊是以封建土地所有制為主體的,以官僚資本主義和買辦資本主義為補充的封建經濟。從經濟結構的角度上就可以明確,辛亥革命其實是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的一次改朝換代。就是盡一切可能想要給辛亥革命的臉上抹點金粉的話,用民族革命來形容這次改朝換代都已經是非常勉強的了。
封建王朝週期律下的封建王朝的治亂興衰其實都是一樣的。在封建農業時代裡,任何一次王朝更替都是封建統治階級內部分裂,封建地主階級背叛舊王朝,改頭換面的加入到農民起義中,篡奪農民起義的成果建立新王朝的過程。
武昌起義的領導者蔣翊武、孫武和劉公,其實就是在這一次封建統治階級自己的改朝換代中扮演了歷史上陳勝、吳廣和王仙芝、黃巢之類的人一樣的角色而已。
當統治階級自己和作為被統治階級的人民群眾都放棄了一個政權的時候,這個政權的滅亡就會展現出一種雪崩式的特徵來。對於這一點,明王朝的滅亡也是一個佐證。
不過和歷史上不同,在復興黨存在的這個時空裡,明王朝的倒臺更加的快速和劇烈,以至於還認為明王朝能夠苟延殘喘個幾年的王書輝都發生了誤判。
畢竟,王書輝一直認為將會由李自成、張獻忠和高迎祥這些農民造反軍終結明王朝的命運。
但是已經被改變的歷史終於在細節上表現出了充分的不可控性。明王朝的倒臺,是由北京城內的二十萬淪為城市貧民的京營士兵,以及北京城外駐守的由大明“忠臣”袁崇煥領導的五萬遼東軍共同完成的。
對於這一點,別說王書輝沒有想到,實際上任何人都沒有想到。
1631年11月裡的一天,在北京南城的貧民窟裡又有三十多人被抓走之後,一條傳言開始從南城傳了出來,隨後就傳遍了所有的京營軍戶人家。
據這條傳言說,朝廷準備以周國丈糧行被劫一事為藉口,將北京城裡名義上的二十萬京營士兵調出北京城,調往遼東服役。
所謂謠言,這種東西就是這麼不靠譜的。就以這條要把京營調往遼東的謠言來說吧,即使在傳統上有這樣的明王朝中央軍和邊軍對調的慣例在,但是任何一個明王朝上層的人都知道,京營現在就是一支紙面上存在的部隊,而且這支部隊本身和大明朝的權貴官員們的糾結很深,任何人都不會相信這支部隊會被調往遼東去的。
就是京營士兵們自己如果認真想想的話,也會覺得這件事情非常的不靠譜,畢竟過去崇禎皇帝幾次嘗試整頓京營的時候,二十萬京營士兵能夠到場的都不到萬人。這種情況下,把不到萬人的由乞丐流民冒充的京營士兵調出京師是一點意義都沒有的。
但是,謠言這種東西之所以會被廣泛的傳播並被採信的原因正在於,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已經完全沒有任何的信任了。當常年累月被欺壓、被剝削、被損害、被侮辱的被統治階級,開始“不憚以最大的惡意去揣測”被統治階級的時候,沒有任何信任的雙方之間,就是再怎麼奇葩的謠言,都會被相信。
作為一個純消費性的城市,北京城本身的糧食價格就是很高的。這一點在糧價飛漲的明末時期表現的尤為明顯。比歷史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