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湧入的資料,\"他剛才在不到一秒的時間裡完成了一個需要普通量子計算機運算數小時的問題。而且這只是用了一個思維結晶,如果能充分利用整個網路......\"
林芝突然注意到了一個異常現象:\"看這裡,所有的思維結晶都開始自發地進行重組。它們似乎在形成某種更大規模的計算結構。\"
李遠方能感受到這種重組背後的邏輯:\"這是網路在自我最佳化,它在嘗試建立一個更高效的運算體系。每個結晶都在尋找最佳的位置和連線方式。\"
思維雲圖中的光點和線條不斷變換,最終形成了一個層次分明的立體結構。這種結構讓整個網路的運算能力得到了質的提升,研究員們能夠同時處理數十個甚至上百個複雜問題。
\"能量效率提高了近500%,\"林芝驚訝地看著最新資料,\"而且網路的穩定性沒有受到任何影響。這種自組織能力簡直匪夷所思。\"
張凱開始測試網路的極限:\"讓我們試試更復雜的運算。投入一組高維度的數學問題,看看處理速度如何。\"
隨著測試資料的輸入,思維雲圖中的能量流動變得更加活躍。每個思維結晶都在全力運轉,處理著分配到的計算任務。令人驚訝的是,網路不僅能夠輕鬆應對這些複雜運算,還能同時進行自我最佳化和擴充套件。
\"第四象限出現了新的思維結晶,\"林芝指出,\"看起來網路正在根據運算需求自動生成新的計算單元。這種自適應能力遠超出了我們的設計範疇。\"
李遠方透過量子連結觀察著這個過程:\"這正是Ancient文明所說的'活態計算'。思維網路不是一個固定的系統,而是能夠根據需要不斷進化和重構的有機整體。\"
研究員們開始嘗試更多的可能性。有人專注於純粹的數學運算,有人探索新的資訊處理方式,還有人嘗試構建更復雜的思維結構。每一次嘗試都為團隊帶來新的發現和啟發。
\"檢測到一些特殊的波動模式,\"張凱調出一組新的資料,\"這些模式與Ancient信標發出的訊號有某種相似性。難道說......\"
李遠方的意識立即捕捉到了這個細節:\"我們的思維網路開始自發產生類似Ancient量子編碼的資訊結構。這說明我們正在逐漸掌握他們的技術精髓。\"
透過思維雲圖,可以清晰地看到這些新生成的資訊結構。它們像是會發光的水晶,每一個都包含著大量經過精密編碼的資訊。更重要的是,這些結構都是完全自發形成的,展示了叢集意識強大的自組織能力。
\"能源供應依然充足,\"林芝監控著系統狀態,\"量子場生成器的負荷保持在65%左右。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我們至少還能維持48小時的持續執行。\"
張凱正在設計新的測試方案:\"既然網路表現出瞭如此強大的計算能力,我們是否可以嘗試一些更具挑戰性的專案?比如模擬星際躍遷的精確路徑,或者計算多維空間的穩定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