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月轉運中心的主控室內,巨大的全息投影精確顯示著首條地月通道的建設進度。這條採用Ancient文明技術打造的空間隧道將徹底改變地月交通模式。專案總工程師楊空站在控制檯前,密切關注著每個建設節點的實時資料。
\"空間錨定裝置已經就位,\"位置專家陳錨操作著定位系統,\"量子座標鎖定誤差小於10的負15次方米。12組超導磁場發生器同步運轉,空間結構開始出現預期扭曲。\"
李遠方透過量子感知直接連線整個系統。在更高維度的視角下,他能清楚地看到空間結構正在被精確操控,形成一條穩定的跨空間通道。
\"暗物質注入啟動,\"能源工程師王能檢查讀數,\"反應堆功率穩定在95%,能量轉換效率達到99.99%。空間扭曲場正在形成,曲率達到預期值的80%。\"
監測螢幕上,空間通道的輪廓逐漸顯現。這是一個精確控制的空間變形過程,需要數千臺裝置的完美配合。
\"引力場補償器全部線上,\"引力專家錢引報告,\"區域性引力波動控制在萬分之一以內。空間結構保持穩定,沒有發現撕裂風險。\"
突然,某個區域的空間曲率出現異常波動。監測系統立即發出警報,空間穩定性指標開始波動。
\"A7區檢測到量子漲落,\"監測員林測緊急彙報,\"空間曲率超出安全閾值15%,可能導致通道結構不穩定。需要立即調整。\"
守護者的資料流即刻接入:\"警告:檢測到空間結構紊亂。建議啟動建立者的空間修復程式。同時準備緊急封鎖預案。\"
技術團隊立即行動起來。這種精密的空間工程不允許有任何差錯,每個引數都必須保持在嚴格的限定範圍內。
\"量子穩定器啟動,\"物理學家吳穩快速操作,\"正在輸入修正引數。空間曲率開始回落,結構正在自我修復。\"
同時,工程機器人編隊已經移動到異常區域。這些特製的機器人能夠在扭曲的空間中工作,執行必要的修復任務。
\"修復單元就位,\"機械主管張機確認,\"奈米級空間修補開始。預計10分鐘內可以恢復正常結構。\"
深空監測站持續掃描整個工程區域。任何微小的異常都可能預示著潛在的危險。
\"引力波觀測正常,\"觀測主管劉觀報告,\"沒有檢測到異常的空間波動。通道結構保持穩定。\"
工程隊繼續推進建設工作。每一段通道都需要精確的空間調製,確保穿梭器能夠安全透過。
\"第三段通道開始構建,\"結構工程師趙構通報,\"使用了改進的量子編織技術,可以提升通道穩定性30%。工期可以提前48小時。\"
控制室內的量子計算機高速運轉,處理著海量的監測資料。人工智慧系統不斷最佳化建設引數,確保最高的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AI最佳化方案生成,\"系統專家朱智報告,\"新的施工序列可以減少40%的能量消耗,同時提升結構強度15%。建議立即採用。\"
通道內部,第一臺測試穿梭器正在進行無人試驗。這臺採用了量子導航技術的飛行器將驗證通道的安全性。
\"穿梭器狀態正常,\"測試主管孫試彙報,\"速度穩定在0.1倍光速,空間補償系統工作良好。預計5分鐘後完成首次穿越。\"
所有人都屏息關注著這次關鍵性測試。穿梭器的每項資料都透過量子通訊實時傳回,記錄儀不停閃爍。
\"通道穩定性指數保持在95%以上,\"分析師周析確認,\"穿梭器周圍的空間結構完全符合設計引數。感測器沒有發現任何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