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在厄爾維幾人的軍隊裡還有多少這樣可怕的rì耳曼人,卻很清楚,已經過河的那一萬波伊人怕是完了……
這樣以來,塞廣尼人就不得不重新審視他們支援波伊人的行動到底是不是有利可圖了……
但讓一眾塞廣尼首領倍感無奈的是,他們和rì耳曼人的戰爭已經開始,而且死傷慘重——如果就這麼莫名其妙的和rì耳曼人打一仗,又莫名其妙的在死傷慘重之後屈服並派使節過去和談,不管怎麼樣都覺得面子上過去不。
另外,塞廣尼人也很清楚,波伊人背後畢竟有愛杜依人——儘管愛杜依人並不以武勇見長,畢竟也是高盧人裡有數的大部族,實力強勁,且深受凱撒喜愛,非同小可。
於是,塞廣尼人首領們立刻就分成了三派。
膽小怕事的一派建議大家立即撤軍,回到自己的領地上以躲避rì耳曼人的兵鋒。
畢竟,這本來就是波伊人和厄爾維幾人的戰爭。如果他們能夠協助必勝的一方更快的取得勝利並因此獲利那自然是好,但現在他們已經付出了血的代價,局勢卻反倒不明朗起來,這個時候塞廣尼人不應該再為了波伊人而死。
另外,顯而易見的,他們已經付出了兩千多條任命,甚至連近衛劍士都派遣出去了,卻不但沒能奪得勝利,反而甚至連幾個rì耳曼人都沒能殺傷,這已經足以說明rì耳曼人的戰鬥力——以他們目前所剩餘的不到四千名戰士,即便奪取了這個營壘,也必然死傷慘重,到時候也就沒有能力援助波伊人了。
所以,綜合各方面的情況來看,塞廣尼人實在沒有必要繼續在這裡平白的消耗時間和族人的xìng命了。
儘管這幾名首領發言的時候謹慎而委婉,充分的分析了計劃外的rì耳曼人的實力,以及即將被全殲的一萬波伊人不可逆轉的命運所帶來的挫折,並懇請諸位首領武士為著塞廣尼人的實力和未來著想,更加激進的首領們還是毫不留情的斥責他們為“懦夫”。
在更加“勇敢”的塞廣尼人看來,眼下他們還剩餘四千人,雖然也許不能攻下對面的營壘,但卻仍舊有和對方一戰的力量。而在還有戰鬥的能力時就選擇軟弱的屈服是可恥的,不名譽的行為。
更加重要的是,塞廣尼人已經答應了波伊人會為他們“主持公道”,若是因為遇到了rì耳曼人就背棄諾言,那麼從此在高盧人諸部族中勢必會名譽掃地——而這是比死亡更加可怕的事情。
另外,儘管眼下波伊人的情況岌岌可危,但也不過是要面對兩倍數量的厄爾維幾人而已——波伊人一貫武勇過人,未必不能抵擋——而在羅納河這邊,還有數萬波伊人,其中未必不能再召集起幾千名戰士,和他們一同攻擊rì耳曼人。
甚至,如果波伊人能夠再多堅持一段時間,那麼他們也許還可以從愛杜伊人那裡贏得更多的盟軍,共同對抗厄爾維幾人——考慮到最初愛杜伊人讓波伊人住在他們的邊境就是為了防備厄爾維幾人,愛杜伊人是很可能願意派出大軍的——即便rì耳曼人再怎麼勇猛,也不可能抵擋上萬人的輪流進攻。
至於塞廣尼人這樣為了波伊人流血所能換回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自古以來,在人順風順水時送出黃金所得的感激,總不如在人遭遇挫折時伸出一把手來得重——若是塞廣尼人能夠為了波伊人的事情而流血,並拯救了上萬波伊人,那麼rì後這些驍勇善戰的鄰居是一定會好好報償他們的。
這樣針鋒相對的兩種觀點頓時讓剩下的首領所有的塞廣尼人都糾結了起來——聽起來,雙方的擔憂都不是沒有道理,而雙方所提出的理由也都充分得很。
一方面,如果就此罷手,那麼已經死掉的人就白死了,而塞廣尼人從此也會成為高盧諸部族聯盟的笑柄;另一方面,如果接著打下去,很可能仍舊沒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