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羅馬來和日耳曼王國締結和約的。
在波培婭的陪同下,萬尼烏斯在兩軍營壘之間的空地上見到了小盧庫盧斯。
這個曾經堅毅而且自信的羅馬人現在已經變得顯而易見的憔悴,不止眼窩深陷,更有著沉重的眼袋,顯而易見已經焦慮辛苦了很久。
小盧庫盧斯壓著怒氣,萬尼烏斯卻熱情洋溢。
兩個人簡單而且直接的交換了關於羅馬和日耳曼之間關係的意見。
萬尼烏斯表示,羅馬的強大和文明是毋庸置疑的,一個人如果在出生時有選擇,那麼他一定會選擇成為羅馬人而不是日耳曼人。但是,作為日耳曼人,萬尼烏斯同時認為,日耳曼人、高盧人、不列顛人、色雷斯人,他們有權選擇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被羅馬人以他們的強大強加他們的文明在自己身上。
小盧庫盧斯則認為,透過充分的學習和交流,日耳曼人、高盧人、不列顛人、色雷斯人都是可能變得和羅馬人一樣的文明和強大的。但重點是雙方應該保持和平,並且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充分的交流——顯而易見的,眼下萬尼烏斯所採取的姿態是對抗,而不是交流。
對於這種指責,萬尼烏斯完全不能認同——如果不是羅馬人派出刺客在自己大婚的時候刺殺自己,自己和羅馬人之間何至於兵戎相見呢?
而高盧人則更是無辜——他們原本向羅馬人求助,就是為了求凱撒幫助他們驅逐日耳曼人,奪回自己的和自由,可怎麼在日耳曼人被驅逐之後就成了羅馬人的奴隸了呢?
小盧庫盧斯反駁說,高盧人空有富裕的資源,卻不懂得如何利用,也沒有足夠的武力抵禦日耳曼人的入侵,羅馬人正該保護和扶助他們。被羅馬人賣為奴隸的,都是那些在戰場上反對羅馬人的敵人,而並非願意接受羅馬人的庇護和幫助的普通高盧人——那些普通人到後來,在證實了他們確實已經變得文明之後,難道不是都被授予了公民權嗎?…;
兩個人之間對很多東西都無法達成一致,而且很快都變得激動起來。
看到這種情況,波培婭便出聲制止了兩人的爭吵,並且指出,眼下這兩個人的會面,是為了確立羅馬、日耳曼、高盧和不列顛之間的和平的——至於理念上的紛爭,大可以日後慢慢協商。
這個制止及時而且有效。
兩個人都閉上嘴,平息了一下情緒之後,才再次開始交談。
這一次,兩個人的談話內容就變得簡單而且明確多了——各個國家之間保持和平,展開貿易,以及如何處理異國人違法行為等……
然後,在對於這些事情取得了大體的一致之後,萬尼烏斯卻並沒有和小盧庫盧斯簽約。
在萬尼烏斯這邊,他只是日耳曼國王,只能代表日耳曼王國,並不能代表其它的國家,因此這個盟約只能在有其它國王見證的情況下,經過所有國王共同協商之後才能最終確定條款並簽訂。
同時,萬尼烏斯也保證,既然雙方已經達成了意向,那麼接下來日耳曼人的軍隊是不會繼續進攻羅馬的——直到羅馬人主動進攻,或者違背了盟約。
對於這種條件,小盧庫盧斯也找不出什麼毛病,只能同意。
而在派出使節邀請各國國王前來會盟的同時,萬尼烏斯也建議小盧庫盧斯最好回到羅馬去,為自己謀取一個更加有實權的職位——等到萬尼烏斯的邀請傳達之後,到來的勢必都是那些位高權重,能夠決定本國未來的人,而小盧庫盧斯這樣一個“官”,顯然是無法和他們對等談判的。
按照萬尼烏斯的想法,就算小盧庫盧斯不能為自己謀取一個終身獨裁官的職位,至少也應該能夠獲得一個執政官的職位——如果連這也不行,那麼羅馬人至少也應該派出一名執政官來參與談判,以便確保盟約的神聖性。
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