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明而言都沒有任何損失。若是朝鮮割島,大明水師在東面多了一個基地,大明的商人也能前往江華島,直接收購朝鮮的各種特產。大明的商稅關口,又能再增加一個。
陳德分析了利弊,又請趙啟明幫忙起草文書,拿捏措辭。這文書分了兩份,一本呈遞通政司,請求大明索要江華島作為提督朝鮮軍務總兵官的駐地,以便從大明運送補給、兵員。另一本送呈朝鮮國王,表示大明不忍增添朝鮮百姓的負擔,意欲自備軍糧補給,但苦無屯駐之地,請以江華島為行轅。
前一封送呈皇太子的文書內,行文如刀,字字見血,整篇文章寫得是刀光劍影,彷彿恨不得明日就提兵蕩平朝鮮八道。後一封卻寫得溫暖如春,細風微醺,展現了大明對藩國的理解、關愛和憐惜。
陳德和茅適這等粗通文墨的人,讀了之後都覺得寫出了神魂,對趙啟明的評價愈發高了一層。(未完待續。。)
ps: 求推薦票,求月票~~~!
六零三 倚劍東冥勢獨雄(4)
“殿下,朝鮮方面飛鴿急報。”陸素瑤拿著小竹筒,送到了朱慈烺面前。
朱慈烺正與兒子在做一些促進頭腦發育的遊戲,見有政事便停了下來,讓一旁看得傻笑的太子妃繼續與兒子玩耍,自己帶著陸素瑤去了鍾粹宮的偏殿書房。
飛鴿因為其不穩定性,在路上很容易遭到天敵攻擊。如果被老鷹抓去了也就算了,若是被人打下來,無意中獲得重要機密,那就有些讓人不安了。所以飛鴿傳書的侷限性很大,不會用於傳遞重要訊息。
不過朝鮮方面卻是喜歡用飛鴿,一則朝鮮事與中原關係不大,二則路途遙遠,用飛鴿能夠快一些。不過在重要問題上,還是以人遞為主。
這封情報顯然是屬於並不很重要,但越早知道越好。
其中說的是,朝鮮國王李倧於崇禎二十二年五月初八日薨了。
李倧此人即位之初很受非議,因為他是透過政變才取得國君之位的。正是因為這種不正當的手段,明人對此很不樂見。時任登萊巡撫節制朝鮮的袁可立,更是對此表示了極大的憤慨,若不是時局緊張,還要提兵去朝鮮一正溯源呢!
然而從國家關係上來說,李倧的篡位其實對大明有利。
李倧的前任是朝鮮宣祖李昖的庶二子光海君李琿,此人得位也是來路不正。
首先,李琿上面還有兄長臨海君。其次,李昖死前已經有了一個嫡子,為永昌大君。無論從嫡庶還是長幼而論,光海君都很難繼承朝鮮王爵。
然而臨海君的名聲極差,多次因為搶佔官奴婢和私人土地被朝官彈劾,而李琿的名聲又極好。
後來發生壬辰倭變。李昖將朝廷一分為二,自己帶著一部分官員逃往遼東,冊立光海君李琿為世子,留在朝鮮抵禦日寇。這無疑讓李琿在軍民之中聲望張著,為日後繼承王爵奠定了實質基礎。
在另一方面,明朝因為神廟有廢長立幼的念頭。也就是赫赫有名的國本之爭。當時文官對於長幼十分敏感,數次拒絕李琿襲爵的請求,鐵了心要立臨海君為朝鮮國王。為此朝鮮使臣甚至謊稱臨海君已經精神失常,自願讓位給光海君。禮部因此派了兩名使者前去查實真相,使李琿深感侮辱。
這種背景之下,光海君李琿自然對明廷深懷怨望,與新崛起的建州女真秘密交好。而起兵造反的綾陽君李倧卻是堅定站在大明一邊,即便丙子胡亂之後,被迫與黃臺吉簽訂合約。成為清廷的藩屬國,他仍然心向大明。
單從朝鮮王位繼承上看,就會發現大明計程車大夫其實不管國家利益如何,意識形態才是最重要的。
朱慈烺卻是個實用主義者。
他對於李倧堅定向著明朝是十分認同的,也感念他在崇禎十七年,大明搖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