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青紅皂白連砍了好幾個人。撒了這股惡氣之後,呂定春義無反顧的投奔了起來造反的太平軍。
現在有點類似施粥興致的行動竟然被人如此蔑視,呂定春覺得自己本深深的侮辱了。雖然用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施粥在呂定春的價值觀裡面有著深刻的印象,甚至改變了呂定春的人生。所以呂定春不容自己重要的人生座標被人蔑視。不過這些都屬於複雜的心理學範疇,呂定春既沒有這方面的研究,更沒有時間去考慮這等事情。憤怒的情緒在神經迴路中以極快的速度奔騰著,呂定春吼道:“想要錢就自己去掙,國家只管不餓死人。不管有錢沒錢!”
被呂定春這樣的大人物一通猛批,所有代表們都愣住了。他們固然對呂定春的地位頗有敬畏,不過也對呂定春這突然爆發的情緒有些莫名其妙。
不僅僅是呂定春,所有省的人都面對差不多的局面。只要天下太平,人民就願意拿起鋤頭。當國家承擔起基礎水利建設的時候,人民就會利用這些建設來多生產糧食。但是此次所有省的人大代表對於國家的兜底方案看法都挺一致,“要是能給錢就好了。”
21世紀的時候網路上有個改編的段子,“56個民族56朵花,56個民族56種話,56種語言匯成一句話,錢不夠花!錢不夠花!錢……不……夠……花!”
韋澤的個人理想在民朝終於得到了實現,民朝只存在公民,民族身份統統屬於中華民族。文字漢字,發音普通話。而且韋澤還志得意滿的寫了一篇文章,先把基於封建傳統的歐洲民族觀點冷嘲熱諷一番後,韋澤闡述了他的看法,“……所謂民族,是對過去現象的一種總結。隨著工業化的發展,隨著大一統的國家體系的完善與進步,民族也將隨之消失。在大一統的工業時代再提民族,只是用民族來為經濟矛盾與生產力發展水平不均衡做藉口……既然所謂的民族並非從宇宙誕生的時候就存在,那就沒有任何理由要維持到宇宙終結去……”
如此傲慢的發言並沒有引發反對的聲浪,甚至都沒有引發反對的聲音。19世紀末的中國本來就沒有所謂民族的理念,現代民族國家的基礎是工業化,是經濟區域,中國這麼幅員遼闊的國家地理複雜,有著大大小小的天然經濟區,有著多種多樣的種植與畜牧區域。一句“這是個經濟問題”就挑開了真相,在民朝初期的時候,說實話就能解決所有問題。
民族問題能靠說實話來解決,錢不夠花的問題卻不是說句實話就能解決的。韋澤在21世紀的十來年,正好是中國處於“錢不夠花”的時期。擺脫了飢餓的威脅之後,中國並沒有因此而滿足。與之相反的是,整個蓬勃向上的中國隨機產生了對財富更大的渴望。
如果是酸儒,大概就會用“人心不古,道德崩壞”來做評價。甚至還會嚷嚷出“禮崩樂壞”之類的屁話。韋澤自己是不會這麼看待那個時代的。擺脫了飢餓的威脅,只是中國發展走過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的終點是人民看到有機會致富的的起點。在肚子都吃不飽的時候,**這個唯物的存在自然主導了人民的主要想法。當肚子終於能夠吃飽,精神也適應了這種局面的時候,對財富的渴望自然而然的就發生了。至少在韋澤看來,這是一個很正常的過程,生產力發展到這樣的水平,即便是沒有理論性的考量,這種幾乎是本能的東西也會自然而然的出現。
但是這幫中央委員們的看法和韋澤有很大不同。對與韋澤來說,飢餓從來不是在他**和精神中處於決定性地位的強烈衝動,但是對於韋澤的手下來說,飢餓是一件非常實實在在的感受。
人民對於飢餓的遺忘之快,讓不少中央委員們非常不爽。
“這才吃了幾天飽飯?就一山望著一山高啦!”阮希浩滿是不爽的評價並沒有引發反駁,大部分委員都很認同這話,包括在其他方面與阮希浩站在完全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