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的大羅金仙有很多,然,沒有那個人敢仰仗的修為欺壓凡俗勢力!
為什麼呢?
因為,人間有天道罩著。
若周鼎膽敢依仗修為欺壓凡俗勢力,幾等於挑釁天道,這樣的後果,肯定不會很美。
周鼎有的是辦法開啟局面,沒必要如此行險!
思來想去,他能想到的最好的辦法,便是和紂王合作!
這段時間以來,周鼎也發覺,僅僅從書中得到的那些資訊,恐怕並不能代表這個世界的真實資訊,至少,書中的紂王和周鼎逐漸瞭解到的紂王,有很大的不同。
封神演義中的紂王是什麼樣子呢?
殘忍,跋扈、好色,昏庸!
若不是這樣,也能對得起一個‘紂’字?
紂’,本就是一個惡名。
《呂氏春秋·功名》說:“注賤仁多累曰紂。”
漢代蔡邕《獨斷》中說:“殘義損善曰紂”。
然而,周鼎來到這個世界後,瞭解到的紂王又是什麼樣子呢?
周鼎瞭解到的紂王,少時天資聰穎,聞見甚敏,長大才力過人,倒曳九牛。更重要的是,紂王頗通權謀,也頗會為自己造勢!
紂王身為帝乙的第三子,上面有大哥二哥,按理說,輪不到他繼承殷商的王位。
然而,他做了一件事,徹底的改變了帝乙的想法,並冊立他為太子。
什麼事呢?
這便是著名的‘撫梁易柱’事件。
話說,有一日,帝乙與諸位王子在宮中溜達,走到飛雲閣的時候,突然有一根房梁從帝乙的上方砸落,危機時刻,紂王挺身而出,以一己之力托住了房梁,救下了帝乙。
眾大臣以為:飛雲閣跌落一梁屬於突發狀況,紂王為了救父親去接梁,說明他夠孝順,同時也說明他夠自信,夠果斷。恰好接住,除了說明他有本事,也能說明他的運氣好。
這樣的王子,簡直就是天命所歸呀!
於是乎,眾大臣上奏:帝辛力大無窮,威名遠勝,又臨危不懼,為救父親甘冒奇險,品行兼優,當為太子。
然,事實真的是這樣麼?
王宮是什麼地方?
這樣的地方,即便沒有修建的非常豪奢,也不會年久失修到無端的掉下一根房梁吧?
房梁既然不會無端的掉下,那隻能是人為的了?
問題來了:誰做的呢?
不管從那個角度看,這件事,最大的受益者是紂王。
帝乙穩穩的統治殷商八百諸侯,已有數十年的時間,以他的手腕,會看不透這樣的事情麼?
既然紂王嫌疑最大,他為什麼還把王位傳給紂王呢?
因為:帝乙從這件事情裡,看到了紂王的果斷,同時也看到了紂王的權謀,相比紂王而言,另外兩個兒子實在是爛泥扶不上牆。
殷商的君王若是沒有點手段,沒有點魄力,又豈能穩穩的統治八百諸侯?
所以,帝乙最終同意了眾大臣所請,選擇紂王當他的繼承人。
紂王確實沒有辜負帝乙的信任,繼位後的七年裡,他重視農桑,廢除舊弊,並且親征戰勝了寇邊的東夷,並把東夷收入了自己的麾下,徹底清楚了東方的禍患。
這時的殷商,確實稱得上的四海賓服,八方來朝。
這樣的紂王,為什麼被世人稱之為昏君呢?
一個對於君王來說,不算是缺點的缺點。總結起來只有八個字: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紂王身強體壯,某些方面的需求很旺盛,喜歡漂亮的女人,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他錯就錯在,不該調戲女媧娘娘。
當然,這也不能怪紂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