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學子而言,極難。
古代任何地方,治水都是重中之重,但沒有一個朝代,能說完全治理得了。
而這個大乾,不屬於任何一個古代,但既然發展水平和秦漢類似,豈不是意味著,連朝廷都不知道怎麼治水?
朝廷解決不了的事,竟然詢問各大考生?
這個問題,的確是上了很大的難度。
至於第一題的話,李閒想了想,直接就洋洋灑灑地寫了上去:“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很簡單的一個與雪有關的詩句,朗朗上口,當得上等佳作了。
李閒看到‘雪’這個關鍵詞之後,這首詩,自然是在腦海之中瞬間浮現而出,就像是提到‘草’,想到‘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樣,幾乎是一種根深蒂固的思維了。
所以快速回答完第一題之後,李閒直接就開始思考起了第二題,他在琢磨自己需要怎麼回答這道題。
甚至在這過程之中,還需要回答得相對剋制一些。
不能答得太超前了,不然有些超前的東西,古代也不懂,反而會覺得他是一派胡言,所以他需要好好把握一個度,一個讓古代人覺得茅塞頓開的一個度,大約在古人所能理解的範疇之內,便可以了。
想了想後,李閒很快烤了烤手,就提筆回答了起來。
在李閒回答的過程中,一個監考員也走了過來,發現李閒已經回答完第一題後,頓時愣了一下,隨後在心中仔細讀了一下李閒那首詩,最後一臉異色地看向了李閒,此人默默點了點頭。
這首詩詞,的確是很不錯,這麼年輕能做出這樣的詩句,已經是十分難得了。
這首詩雖說第一眼看上去,或許不是那麼亮眼,可一旦在心中細細去品味,卻也是一首朗朗上口的上等佳作了。
如果不出意外,李閒肯定能晉級殿試。
因為他知道一些內幕,那就是第二題不管怎麼答,都沒太大的關係。
真正判斷能否晉級的,反而是第一題那個作詩。
而李閒第一題好像用了幾十上百個呼吸的時間,就答出來了?
這小子,未免也太快了吧!
監考員繼續候在李閒旁邊,想看看李閒怎麼回答第二題,只是看到李閒洋洋灑灑地寫下了第一個應對方案的時候,監考員瞬間呆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