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在岩石之上,飛花碎玉般落下,恰如朵朵白梅,又如點點楊花,如此描繪靜觀的景物,沒有雕琢,不加修飾,真如工筆畫一般,讀來如見其景,如聞其聲。接著寫梅雨潭的〃綠波〃,朱自清沒有用〃綠油油〃〃綠如翡翠〃一類的形容詞,而是用一連串新鮮的比喻,引起人們美好的聯想。他說,梅雨潭的綠波〃像少婦拖著裙幅〃、〃像跳動的初戀的處女的心〃、〃像最嫩的面板〃、〃像溼潤的碧玉〃,描繪之後又從比較的角度來寫〃北京什剎海佛地的綠楊〃太淡了,〃杭州虎跑寺近旁〃的〃碧草葉〃太濃了,〃西湖的波太明瞭,秦淮河的也太暗了〃。這樣透過色的濃淡和光的明暗,將梅雨潭〃綠波〃的厚、平、清、軟的具體景象傳達給讀者。在《白水漈》中,朱自清突出描寫白水漈瀑布的細和薄,他寫那凌虛而下的瀑布,〃只剩一片飛煙〃似的〃影子〃,而這影子像〃嫋嫋的〃〃軟弧〃,像〃橡皮帶兒〃被〃微風的纖手〃和〃不可知的巧手〃爭奪著。透過〃影子〃的輕,〃軟弧〃和〃橡皮帶兒〃的軟,精密地描寫出了白水漈瀑布在微風中的形態,讓讀者感到它的細和薄。朱自清認為散文寫作應寫實,作家必須深入觀察,努力創新。他說,作家〃於一言一動之微,一沙一石之細,都不輕輕放過〃,〃正如顯微鏡一樣,這樣可以辨出許多新異的滋味〃(《山野掇拾》)。他還說:〃人生如萬花筒,因時地的殊異,變化無窮,我們要多方面瞭解,多方面感受,多方面的參加,才有趣可言。〃(《海闊天空與古今中外》)因此,他對所寫的景物都經過認真的觀察和體驗,他對《荷塘月色》中提到的月夜蟬聲,是幾經觀察推敲而後確定的,正因為如此他才能準確地把握描寫物件的具體特徵,以至細微的變化,然後用形象的語言表達出來。在〃五四〃散文的百花園中,朱先生的散文獨具一格,他的寫景抒情散文顯示了很高的藝術成就,顯示了〃舊文學之自以為特長者,白話文也並非做不到〃,盡了〃對於舊文學的示威的歷史任務〃(魯迅《南腔北調集·小品文的危機》),為現代散文美學作出了貢獻。
1927年北伐戰爭的失敗,〃四·一二〃政變使中國變成〃黑暗的中國〃。朱自清陷入了極大的痛苦、惶惑和頹唐之中,終於從彷徨戰鬥的〃十字街頭〃走進古典文學研究的〃象牙之塔〃。散文創作也從絢麗走向質樸,從即景抒情走上〃憶之路〃——對往事的回憶。此時的創作就如同朱自清自己所說的〃芝麻大的事,都不惜鄭重地寫出來〃。他說:〃我們依著時間老人的導引,一步步去溫尋已失的自己;這走的便是'憶之路',在這'憶之路'上愈走愈遠,愈是有味,因其味漸漸蒸散而甜味卻還留著的緣故〃……在1936年出版的散文集《你我》中有回憶兒時婚姻的《擇偶記》,有悼念前妻的《給亡婦》,有記敘過去冬天同父親兄弟圍坐吃〃白水豆腐〃,與S君月夜遊西湖,跟天真的孩子在一起的冬天,還有記敘以往生活瑣事的《看花》、《南京》、《潭柘寺戒壇寺》以及收在《背影》集中的《兒女》、《懷魏握青君》等,內容側重寫兒女情長,友朋之誼,這些散文雖然寫的是個人生活圈子裡的〃身邊瑣事〃,但因為朱自清用精神的絲縷牽著已逝的時光,所以寫得情意綿綿,迴腸蕩氣。他在《〈憶〉跋》一文中說:〃飛去的夢便是飛去的生命,所以常常留下十二分的惋惜,在人們心裡。〃時局的變遷淡化了他的革命意識,減退了當年的熱情,給予他的是痛苦,加上家境衰敗,嬌妻的亡故和多子的拖累,這一切給予他太多的磨難和艱辛,追憶因而成為他解脫痛苦和煩惱的路徑。他�